超声评价早期糖尿病胰腺脂肪沉积及肾组织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超声,胰腺脂肪沉积,糖尿病,高危因素,超声造影,糖尿病肾病,血流灌注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背景DM是慢性流行代谢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患病率逐年增长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胰腺脂肪沉积会大大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近年来胰腺脂肪沉积和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日趋重视。超声作为一种便利,经济,快捷,可重复的检查方式用于估测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胰腺脂肪沉积情况,分析胰腺脂肪沉积与糖尿病多种高危因素的相关性,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早日采取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胰腺脂肪沉积率可有效降低DM的患病率、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目的1.探讨超声估测胰腺脂肪沉积的可行性。2.分析胰腺脂肪沉积与多种糖尿病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4565岁(58±2)的糖尿病高发人群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行DM筛查,共计294人,除外严重心脏和脑血管疾病、肝脏和肾脏功能异常、各种感染、其他胰腺急慢性疾病或肿瘤、脾脏疾病、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采集人口学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人体学参数,进行生化指标和胰腺普通超声检测,以腹直肌为参照物估测胰腺脂肪沉积,依据回声分为1、2、3级。其111例DM患者定为DM组,54例糖代谢障碍者定为IGR组,糖代谢无异常129人定为健康对照组。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6.0版本对数据统计分析。各组间观察指标差异的比较采用ANOVA方法;DM多个危险因素与胰腺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健康组检出胰腺脂肪沉积23例(17.8%),其中2级16,3级7;IGR组检出16例(29.6%),其中2、3级分别为11、5例;DM组检出34例(30.6%),其中2、3级分别为22、12例。3组间胰腺脂肪沉积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脂肪沉积检出率随糖尿病病程的进展逐渐增加(c2=19.14,P<0.01)。2.TC(P=0.01)、TG(P=0.01)、LDL-C(P=0.00)、FPG(P=0.00)、HOMA2-IR(P=0.03)、HOMA-IS(P=0.00)在IGR组、DN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BMI、HOMA2-IR、TG、TC可能是影响IGR、DM患者胰腺脂肪沉积的高危因素。结论1.BMI、HOMA2-IR、TG、TC可能是影响IGR、T2DM患者胰腺脂肪沉积的高危因素。2.超声估测胰腺脂肪沉积具有可行性,为评价胰腺脂肪沉积提供一种方便、安全、无创的方法。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预后较差的慢性并发症,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N最终将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因此近年来,DN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成为DM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通常用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指标来诊断DN,当糖尿病肾病确诊时,肾脏损害已发生了不可逆改变。在m Alb出现前,DM患者的肾脏组织已呈现病理和血流灌注的变化。因此,寻找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来检测DN肾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有较高的临床意义。目的1.采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分析技术检测早期DN肾脏组织血流灌注的改变。2.探讨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组织血流灌注评估的使用价值。为早期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改变,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2015年10月-2016年1月糖尿病流行病调查糖代谢紊乱者34名,其中糖调节受损10例(IGR组),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DN组,m Alb20-200mg/mmol),健康对照组(NC组)10人。测定受检者尿微量白蛋白(Urine trace albumin,m 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e trace albumin/uric creatinine,m Alb/C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应用MDRD公式:GFR(ml/min1.73m2)=186×(Scr)-1.154×(Age)-0.203×(0.742female),计算GFR,并做比较分析。使用PHILIPS i U Elit超声诊断仪,对44例受检者行超声常规检查双侧肾脏,随后采用团注法肘静脉注射声诺维(Sono Vue)超声造影剂1.2m1,观察动态双侧肾脏超声造影灌注成像。ROI定义为自由形状,QLAB(Philips)软件测定肾脏组织超声造影灌注(DTPM)参数,生成时间一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灌注曲线,软件自动生出分析数值,包括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峰值强度(DPI)、曲线上升斜率(A)、达峰时间(TTP)。结果1.受检者基本参数比较:IGR组、DN组m Alb(P=0.00)、m Alb/Cr(P=0.01)、Hb A1c(P=0.00)、UA(P=0.03)高于对照组。2.肾脏组织灌注实时观察结果:经肘静脉采用团注法注射声诺维(Sono Vue)造影剂后,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肾皮质、肾髓质、肾窦依以上顺序强化。Sono Vue显影的强度达到峰值后,渐渐消退直至消失。在NC受检者,肾脏灌注Sono Vue后,示皮质区的回声强度高于髓质区;在IGR受检者,皮质区的回声强度高于髓质区。而在DN受检者,肾脏灌注Sono Vue后,皮质区回声强度低于髓质区;造影剂洗脱,其廓清以肾窦、肾髓质、肾皮质依次为续。3.肾脏组织定量灌注参数分析结果:DN组肾皮质、肾髓质AUC、DPI大于NC组、IGR组(P<0.05)。IGR组肾皮质、肾髓质AUC、DPI与NC组相比,差别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CEUS技术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灌注的异常,能有效分析评价早期DN血流灌注的变化。2.CEUS技术在糖调节受损期未见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显著改变,CEUS技术在糖调节受损期未观察到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显著改变。
水晶成像技术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这是一篇关于胎盘植入,产前诊断,超声,水晶成像,产科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是导致产后出血、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和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前对胎盘植入程度的准确评估对改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规超声能够检出胎盘植入,但在诊断胎盘植入的分型上仍有局限性,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水晶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及分型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检,有发生胎盘植入风险的孕妇共162例。所有孕妇均接受了常规和水晶成像超声检查。收集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及产前超声图像资料,并追踪其手术相关情况。以术后诊断作为“金标准”,将孕妇分为胎盘植入组和非胎盘植入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情况。应用kappa检验分别评价单纯常规超声诊断、水晶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的一致性。计算5种二维超声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各个二维超声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ROC曲线。根据水晶成像图像资料,将孕妇分为“轨道征”完整组和“轨道征”中断组,比较两组孕妇是否需要切除子宫、术中出血量、是否需要输血和手术用时等,找出与“轨道征”有相关性的围手术期结局,并绘制“轨道征”预测孕产妇相关围手术期结局的ROC曲线。结果1.胎盘植入组产妇与无胎盘植入组产妇的年龄、妊娠次数和有无宫腔操作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次数、有无剖宫产史、分娩孕周、术中出血量、是否需要输血、手术用时和产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7.65%,水晶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2.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常规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一致性较好(k=0.699,P<0.01)。水晶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一致性很好(k=0.860,P<0.01)。3.二维超声征象诊断胎盘植入中,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陷窝、胎盘后方子宫肌层变薄或消失、膀胱壁不规则或中断、胎盘后方和/或子宫膀胱界面血流信号增多的敏感度分别为76.27%、71.19%、44.07%、10.17%、72.88%;特异度分别为93.20%、99.03%、96.17%、100.00%、94.1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54%、97.67%、86.67%、100.00%、87.7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27%、85.71%、75.00%、66.03%、85.84%;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0.851、0.701、0.551、0.835(P<0.01)。4.“轨道征”完整组产妇与“轨道征”中断组产妇是否需要切除子宫、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需要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轨道征”预测是否需要切除子宫、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复杂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80和0.936(P<0.01)。结论1.与常规超声检查对比,水晶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可提高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2.水晶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能对胎盘植入的分型做出判断。3.二维超声征像中胎盘陷窝诊断胎盘植入的效能最高。4.水晶成像的特征性征象——“轨道征”在是否需要子宫切除,估计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复杂性等方面是一个良好的预测指标,为产科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单纯低频超声及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微泡,超声,伊文思蓝,血管通透性,内皮细胞屏障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1,研究单纯低频超声辐照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的影响。2,研究低频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Sono Vue)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的影响。3,研究超声辐照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4,研究超声辐照对体外内皮细胞屏障模型通透性和紧密连接ZO-1蛋白的影响。方法:1,72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为空白组、2.5min组、5min组、10min组、20min组、30min组、40min组、60min组和120min组,其中8个时间组为单纯超声辐照亚组,分组依据为超声辐照与伊文思蓝注射所间隔的时间。检测伊文思蓝的外渗含量对大鼠肢体血管的通透性进行定量分析。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行组织样本的苏木精-伊红染色。2,8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为空白组、单纯微泡组、2.5min组、5min组、10min组、20min组、30min组和60min组,其中6个时间组为微泡+超声亚组,分组依据为超声辐照与伊文思蓝注射所间隔的时间。检测伊文思蓝(Evans Blue,EB)的外渗含量对大鼠后肢的血管通透性进行定量分析。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分别行透射电镜检测和苏木精-伊红染色。3,HUVECs细胞经超声辐照后通过MTS实验检测单纯超声或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细胞活力的影响。4,单纯超声实验和微泡联合超声实验均设置一系列时间组,包括0.5H、1H、2H、4H、8H和24H组,分组依据为超声辐照与实验检测所间隔的时间。通过MTS实验和LDH实验评价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FITC-Dextran的跨膜实验评价超声辐照对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记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内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和分布的影响。结果:1,单纯低频超声辐照能够改变大鼠肢体血管的通透性。血管通透性于超声辐照30min后显著增强,而于超声辐照120min后通透性恢复至正常状态。单纯超声辐照对超声作用区域的血管和肌肉组织无损伤。2,微泡联合低频超声辐照能够改变大鼠肢体血管的通透性。通透性增强的最佳时间窗为超声辐照后30min内,而在超声辐照1h后血管通透性恢复至正常状态。HE切片观察未见超声辐照区域内的血管和肌肉组织损伤。超声辐照联合微泡能够打开动脉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3,单纯低频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的增殖有轻度抑制作用,但随着超声声压的增加和辐照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存率未受到显著影响。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的增殖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和微泡浓度的增加,细胞的生存率显著降低。但超声声压增加未对细胞的生存率产生显著影响。最佳的超声辐照条件是声压为0.4MPa的500k Hz超声辐照1min,最适微泡造影剂浓度为20%。4,在一定条件下,单纯超声和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均对细胞无显著损伤。单纯超声和微泡联合超声辐照能够可逆的改变内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两种超声辐照方式均不改变ZO-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但改变ZO-1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结论:1,单纯低频超声辐照能够导致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发生延迟增强,且通透性的改变为安全可逆的。2,微泡联合低频超声辐照能够安全可逆的改变大鼠后肢血管的通透性。3,单纯低频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的增殖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的增殖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辐照时间延长和微泡浓度增加,HUVECs细胞的生存率显著降低。最佳超声辐照条件是声压为0.4MPa的500k Hz超声辐照1min,最适的微泡浓度为20%。4,单纯超声和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均能够安全可逆的改变内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与ZO-1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变化相关。
超声评价早期糖尿病胰腺脂肪沉积及肾组织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超声,胰腺脂肪沉积,糖尿病,高危因素,超声造影,糖尿病肾病,血流灌注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背景DM是慢性流行代谢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患病率逐年增长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胰腺脂肪沉积会大大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近年来胰腺脂肪沉积和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日趋重视。超声作为一种便利,经济,快捷,可重复的检查方式用于估测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胰腺脂肪沉积情况,分析胰腺脂肪沉积与糖尿病多种高危因素的相关性,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早日采取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胰腺脂肪沉积率可有效降低DM的患病率、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目的1.探讨超声估测胰腺脂肪沉积的可行性。2.分析胰腺脂肪沉积与多种糖尿病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4565岁(58±2)的糖尿病高发人群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行DM筛查,共计294人,除外严重心脏和脑血管疾病、肝脏和肾脏功能异常、各种感染、其他胰腺急慢性疾病或肿瘤、脾脏疾病、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采集人口学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人体学参数,进行生化指标和胰腺普通超声检测,以腹直肌为参照物估测胰腺脂肪沉积,依据回声分为1、2、3级。其111例DM患者定为DM组,54例糖代谢障碍者定为IGR组,糖代谢无异常129人定为健康对照组。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6.0版本对数据统计分析。各组间观察指标差异的比较采用ANOVA方法;DM多个危险因素与胰腺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健康组检出胰腺脂肪沉积23例(17.8%),其中2级16,3级7;IGR组检出16例(29.6%),其中2、3级分别为11、5例;DM组检出34例(30.6%),其中2、3级分别为22、12例。3组间胰腺脂肪沉积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脂肪沉积检出率随糖尿病病程的进展逐渐增加(c2=19.14,P<0.01)。2.TC(P=0.01)、TG(P=0.01)、LDL-C(P=0.00)、FPG(P=0.00)、HOMA2-IR(P=0.03)、HOMA-IS(P=0.00)在IGR组、DN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BMI、HOMA2-IR、TG、TC可能是影响IGR、DM患者胰腺脂肪沉积的高危因素。结论1.BMI、HOMA2-IR、TG、TC可能是影响IGR、T2DM患者胰腺脂肪沉积的高危因素。2.超声估测胰腺脂肪沉积具有可行性,为评价胰腺脂肪沉积提供一种方便、安全、无创的方法。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预后较差的慢性并发症,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N最终将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因此近年来,DN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成为DM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通常用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指标来诊断DN,当糖尿病肾病确诊时,肾脏损害已发生了不可逆改变。在m Alb出现前,DM患者的肾脏组织已呈现病理和血流灌注的变化。因此,寻找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来检测DN肾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有较高的临床意义。目的1.采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分析技术检测早期DN肾脏组织血流灌注的改变。2.探讨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组织血流灌注评估的使用价值。为早期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改变,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2015年10月-2016年1月糖尿病流行病调查糖代谢紊乱者34名,其中糖调节受损10例(IGR组),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DN组,m Alb20-200mg/mmol),健康对照组(NC组)10人。测定受检者尿微量白蛋白(Urine trace albumin,m 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e trace albumin/uric creatinine,m Alb/C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应用MDRD公式:GFR(ml/min1.73m2)=186×(Scr)-1.154×(Age)-0.203×(0.742female),计算GFR,并做比较分析。使用PHILIPS i U Elit超声诊断仪,对44例受检者行超声常规检查双侧肾脏,随后采用团注法肘静脉注射声诺维(Sono Vue)超声造影剂1.2m1,观察动态双侧肾脏超声造影灌注成像。ROI定义为自由形状,QLAB(Philips)软件测定肾脏组织超声造影灌注(DTPM)参数,生成时间一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灌注曲线,软件自动生出分析数值,包括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峰值强度(DPI)、曲线上升斜率(A)、达峰时间(TTP)。结果1.受检者基本参数比较:IGR组、DN组m Alb(P=0.00)、m Alb/Cr(P=0.01)、Hb A1c(P=0.00)、UA(P=0.03)高于对照组。2.肾脏组织灌注实时观察结果:经肘静脉采用团注法注射声诺维(Sono Vue)造影剂后,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肾皮质、肾髓质、肾窦依以上顺序强化。Sono Vue显影的强度达到峰值后,渐渐消退直至消失。在NC受检者,肾脏灌注Sono Vue后,示皮质区的回声强度高于髓质区;在IGR受检者,皮质区的回声强度高于髓质区。而在DN受检者,肾脏灌注Sono Vue后,皮质区回声强度低于髓质区;造影剂洗脱,其廓清以肾窦、肾髓质、肾皮质依次为续。3.肾脏组织定量灌注参数分析结果:DN组肾皮质、肾髓质AUC、DPI大于NC组、IGR组(P<0.05)。IGR组肾皮质、肾髓质AUC、DPI与NC组相比,差别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CEUS技术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灌注的异常,能有效分析评价早期DN血流灌注的变化。2.CEUS技术在糖调节受损期未见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显著改变,CEUS技术在糖调节受损期未观察到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显著改变。
超声协同电化学氧化降解煤气化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煤气化水,难降解有机物,超声,电化学,苯酚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本文研究了超声/电化学联合技术处理煤气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可行性。考察了 pH、电压、铁碳质量比和时间的影响,探索了超声与电化学技术之间的协同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探索微电解填料外加电场的方式,外加电场能促进微电解反应,苯酚去除率提高 28.73%。(2)采用仅超声、仅电化学和超声/电化学技术处理苯酚模拟废水。计算超声和电化学技术之间的协同因子Syn,Syn为98.02%,表明超声与电化学技术之间存在显著协同作用。(3)考察溶液初始pH、外加电压强度、铁碳质量比和时间对仅电化学和超声/电化学联合技术处理苯酚效果的影响。电化学处理苯酚的去除率在最佳条件下可达74.70%。超声/电化学处理苯酚的去除率最佳条件下可达88.61%。对反应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均更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方程。(4)超声/电化学联合技术处理苯酚和吡啶的出水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苯酚和吡啶均被有效降解成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物质,说明超声/电化学联合技术不但能降解芳香烃类化合物,针对杂环类化合物同样有效。(5)对不锈钢网进行SEM表征分析,活性炭和铁屑进行SEM、EDS和IR表征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不锈钢网可作为电极长期或循环使用。超声/电化学联合技术并没有改变不锈钢网、铁屑和活性炭的结构,反应过程中铁屑和活性炭会不断消耗,需要定时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联合电化学技术降解有机物切实可行,可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提供条件。
超声波辐照联合微泡助溶血栓的体外实验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超声,微泡,血栓,溶栓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1.模拟体外流动模型,观察超声波辐照联合微泡在血栓溶解中的作用,评估超声波辐照增强血栓溶解效果。2.在体外实验中对比自制脂质微泡(microbubbles,MBs)与Sono Vue的血栓溶解差异,观察不同类型微泡对血栓溶解的影响。3.在体外实验中对比观测37℃与41℃不同环境温度的血栓溶解差异,了解温度对体外血栓溶解的影响。4.在体外实验中对比新鲜血栓与回缩血凝块的血栓溶解差异,了解超声波辐照联合微泡在不同栓龄血栓中的溶解作用。方法:1.脂质微泡的制备: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胺(DSPE-PEG)、甘油、全氟丙烷,通过机械震荡法制备脂质微泡。2.血栓制备:1新鲜血栓:用枸橼酸真空采血管抽取健康志愿者全血,氯化钙溶液促进血液凝固,放入37℃温浴箱温浴3h后,将血栓放入4℃冰箱储存3h。2回缩血凝块:用枸橼酸真空采血管抽取健康志愿者全血,氯化钙溶液促进血液凝固,37℃温浴箱温浴3h后,在4℃冰箱储存7d,7d后取出试管,将半透明的血清从血凝块中分离,以获得稳定的回缩血凝块。3.体外循环装置:由密闭模拟血管管道、恒温水浴箱、微量蠕动泵、药物注入通道组成。整个实验过程密闭管道置于恒温水浴中,循环管道流速控制在4.5ml/s,超声波辐照探头置于血栓垂直正上方5cm处固定。4.实验分组:按超声波辐照、微泡、尿激酶、环境温度以及血栓栓龄的不同组合,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6个实验组,每组10个样本,超声波辐照参数统一设定为频率1MHz,强度2w/cm2,占空比50%。A组:超声波假辐照20min,生理盐水2ml,水浴温度37℃,新鲜血栓。B组:超声波辐照20min,MBs 1ml,生理盐水1ml,水浴温度37℃,新鲜血栓。C组:超声波辐照20min,尿激酶1ml,生理盐水1ml,水浴温度37℃,新鲜血栓。D组:超声波辐照20min,MBs 1ml,尿激酶1ml,水浴温度37℃,新鲜血栓。E组:超声波辐照20min,Sono Vue 1ml,尿激酶1ml,水浴温度37℃,新鲜血栓。F组:超声波辐照20min,MBs 1ml,尿激酶1ml,水浴温度41℃,新鲜血栓。G组:超声波辐照20min,MBs 1ml,尿激酶1ml,水浴温度37℃,回缩血凝块。5.应用西门子ACUSON SC2000超声诊断仪和L9-1超声探头测量狭窄率和血栓面积。观察指标:血栓溶解前后的血栓重量损失率、血栓溶解前后体外循环管道的血栓放置部位管腔狭窄率、血栓溶解前后的血栓最大长轴切面面积减少率。6.统计学处理:七组的测量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方差同质性检验,方差齐(P>0.05),七组的各变量均为连续性数值变量,各组变量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七组间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七组血栓溶解效果的整体趋势及差异;两两间比较采用LSD-t分析,进行超声波辐照联合微泡、微泡类型、温度、栓龄分别对血栓溶解作用的分析。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七组血栓溶解前后重量损失率、面积减少率及管腔狭窄率改变,各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A组与B组:血栓溶解前后重量损失率、面积减少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量损失率从3%增加到10%,同比增高233%,面积减少率从2%增加到7%,同比增高250%,管腔狭窄率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C组与D组:血栓溶解前后重量损失率、面积减少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量损失率从15%增加到16%,同比增高7%,面积减少率从10%增加到14%,同比增高40%,管腔狭窄率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D组与E组:血栓溶解前后重量损失率、面积减少率及管腔狭窄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量损失率从16%增加到21%,同比增高31%,面积减少率从14%增加到25%,同比增高79%,管腔狭窄率从6%增加到12%,同比增高100%。5.D组与F组:血栓溶解前后重量损失率、面积减少率及管腔狭窄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量损失率从16%增加到29%,同比增高81%,面积减少率从14%增加到31%,同比增高121%,管腔狭窄率从6%增加到13%,同比增高117%。6.G组与A组:血栓溶解前后重量损失率、面积减少率及管腔狭窄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G组与D组:血栓溶解前后重量损失率、面积减少率及管腔狭窄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量损失率从2%增加到16%,同比增高700%,面积减少率从2%增加到14%,同比增高600%,管腔狭窄率从3%增加到6%,同比增高200%。结论:1.本实验初步证明,在体外模拟血管血液流动模型中,超声波辐照(f=1MHz,P=2.0w/cm2,占空比50%)联合微泡可促进血栓溶解。2.Sono Vue与自制脂质微泡均能增强血栓溶解,Sono Vue作用更为显著。3.体外血栓溶解中,温度的改变影响新鲜血栓溶解,温度升高可显著增强血栓溶解。4.微泡介导的超声增强尿激酶溶栓,受栓龄的影响明显,不能有效促进回缩血凝块溶解。
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这是一篇关于超声,造影剂,肝癌,介入,疗效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 利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和新型造影剂声诺维(Sono Vue),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后病灶的强化情况,并与其他检查方法进行比较,以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grey-scale ultrasonography,CE-US)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选择介入治疗的肝癌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8~76岁,平均55岁。原发性肝癌33例,转移性肝癌12例。45例肝癌中接受过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T)者1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者18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者4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者7例,TAE+RFA者4例,TAE+PMCT者2例。 首先采用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肝脏,观察并记录病灶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并作出造影前初步诊断。然后启动谐波造影监控模式,调节超声输出功率达低机械指数状态(mechanical index,MI<0.09)。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血池造影剂Sono Vue,经肘前浅静脉团注,剂量为2.4ml/次。注射造影剂后立即启动内置计时装置,实时观察病灶灌注及回声强度的变化,并用数码录像机记录全部扫查过程。观察各时相病灶的强化特点,并与治疗前CE-US、治疗后CT、MRI、DSA图像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 疗效显著的病灶治疗后其内血供明显减少或者消失。21例肝
单纯低频超声及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微泡,超声,伊文思蓝,血管通透性,内皮细胞屏障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1,研究单纯低频超声辐照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的影响。2,研究低频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Sono Vue)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的影响。3,研究超声辐照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4,研究超声辐照对体外内皮细胞屏障模型通透性和紧密连接ZO-1蛋白的影响。方法:1,72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为空白组、2.5min组、5min组、10min组、20min组、30min组、40min组、60min组和120min组,其中8个时间组为单纯超声辐照亚组,分组依据为超声辐照与伊文思蓝注射所间隔的时间。检测伊文思蓝的外渗含量对大鼠肢体血管的通透性进行定量分析。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行组织样本的苏木精-伊红染色。2,8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为空白组、单纯微泡组、2.5min组、5min组、10min组、20min组、30min组和60min组,其中6个时间组为微泡+超声亚组,分组依据为超声辐照与伊文思蓝注射所间隔的时间。检测伊文思蓝(Evans Blue,EB)的外渗含量对大鼠后肢的血管通透性进行定量分析。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分别行透射电镜检测和苏木精-伊红染色。3,HUVECs细胞经超声辐照后通过MTS实验检测单纯超声或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细胞活力的影响。4,单纯超声实验和微泡联合超声实验均设置一系列时间组,包括0.5H、1H、2H、4H、8H和24H组,分组依据为超声辐照与实验检测所间隔的时间。通过MTS实验和LDH实验评价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FITC-Dextran的跨膜实验评价超声辐照对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记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内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和分布的影响。结果:1,单纯低频超声辐照能够改变大鼠肢体血管的通透性。血管通透性于超声辐照30min后显著增强,而于超声辐照120min后通透性恢复至正常状态。单纯超声辐照对超声作用区域的血管和肌肉组织无损伤。2,微泡联合低频超声辐照能够改变大鼠肢体血管的通透性。通透性增强的最佳时间窗为超声辐照后30min内,而在超声辐照1h后血管通透性恢复至正常状态。HE切片观察未见超声辐照区域内的血管和肌肉组织损伤。超声辐照联合微泡能够打开动脉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3,单纯低频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的增殖有轻度抑制作用,但随着超声声压的增加和辐照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存率未受到显著影响。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的增殖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和微泡浓度的增加,细胞的生存率显著降低。但超声声压增加未对细胞的生存率产生显著影响。最佳的超声辐照条件是声压为0.4MPa的500k Hz超声辐照1min,最适微泡造影剂浓度为20%。4,在一定条件下,单纯超声和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均对细胞无显著损伤。单纯超声和微泡联合超声辐照能够可逆的改变内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两种超声辐照方式均不改变ZO-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但改变ZO-1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结论:1,单纯低频超声辐照能够导致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发生延迟增强,且通透性的改变为安全可逆的。2,微泡联合低频超声辐照能够安全可逆的改变大鼠后肢血管的通透性。3,单纯低频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的增殖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HUVECs细胞的增殖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辐照时间延长和微泡浓度增加,HUVECs细胞的生存率显著降低。最佳超声辐照条件是声压为0.4MPa的500k Hz超声辐照1min,最适的微泡浓度为20%。4,单纯超声和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均能够安全可逆的改变内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与ZO-1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变化相关。
超声评价早期糖尿病胰腺脂肪沉积及肾组织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超声,胰腺脂肪沉积,糖尿病,高危因素,超声造影,糖尿病肾病,血流灌注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背景DM是慢性流行代谢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患病率逐年增长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胰腺脂肪沉积会大大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近年来胰腺脂肪沉积和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日趋重视。超声作为一种便利,经济,快捷,可重复的检查方式用于估测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胰腺脂肪沉积情况,分析胰腺脂肪沉积与糖尿病多种高危因素的相关性,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早日采取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胰腺脂肪沉积率可有效降低DM的患病率、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目的1.探讨超声估测胰腺脂肪沉积的可行性。2.分析胰腺脂肪沉积与多种糖尿病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4565岁(58±2)的糖尿病高发人群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行DM筛查,共计294人,除外严重心脏和脑血管疾病、肝脏和肾脏功能异常、各种感染、其他胰腺急慢性疾病或肿瘤、脾脏疾病、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采集人口学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人体学参数,进行生化指标和胰腺普通超声检测,以腹直肌为参照物估测胰腺脂肪沉积,依据回声分为1、2、3级。其111例DM患者定为DM组,54例糖代谢障碍者定为IGR组,糖代谢无异常129人定为健康对照组。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6.0版本对数据统计分析。各组间观察指标差异的比较采用ANOVA方法;DM多个危险因素与胰腺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健康组检出胰腺脂肪沉积23例(17.8%),其中2级16,3级7;IGR组检出16例(29.6%),其中2、3级分别为11、5例;DM组检出34例(30.6%),其中2、3级分别为22、12例。3组间胰腺脂肪沉积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脂肪沉积检出率随糖尿病病程的进展逐渐增加(c2=19.14,P<0.01)。2.TC(P=0.01)、TG(P=0.01)、LDL-C(P=0.00)、FPG(P=0.00)、HOMA2-IR(P=0.03)、HOMA-IS(P=0.00)在IGR组、DN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BMI、HOMA2-IR、TG、TC可能是影响IGR、DM患者胰腺脂肪沉积的高危因素。结论1.BMI、HOMA2-IR、TG、TC可能是影响IGR、T2DM患者胰腺脂肪沉积的高危因素。2.超声估测胰腺脂肪沉积具有可行性,为评价胰腺脂肪沉积提供一种方便、安全、无创的方法。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预后较差的慢性并发症,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N最终将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因此近年来,DN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成为DM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通常用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指标来诊断DN,当糖尿病肾病确诊时,肾脏损害已发生了不可逆改变。在m Alb出现前,DM患者的肾脏组织已呈现病理和血流灌注的变化。因此,寻找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来检测DN肾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有较高的临床意义。目的1.采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分析技术检测早期DN肾脏组织血流灌注的改变。2.探讨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组织血流灌注评估的使用价值。为早期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改变,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2015年10月-2016年1月糖尿病流行病调查糖代谢紊乱者34名,其中糖调节受损10例(IGR组),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DN组,m Alb20-200mg/mmol),健康对照组(NC组)10人。测定受检者尿微量白蛋白(Urine trace albumin,m 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e trace albumin/uric creatinine,m Alb/C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应用MDRD公式:GFR(ml/min1.73m2)=186×(Scr)-1.154×(Age)-0.203×(0.742female),计算GFR,并做比较分析。使用PHILIPS i U Elit超声诊断仪,对44例受检者行超声常规检查双侧肾脏,随后采用团注法肘静脉注射声诺维(Sono Vue)超声造影剂1.2m1,观察动态双侧肾脏超声造影灌注成像。ROI定义为自由形状,QLAB(Philips)软件测定肾脏组织超声造影灌注(DTPM)参数,生成时间一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灌注曲线,软件自动生出分析数值,包括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峰值强度(DPI)、曲线上升斜率(A)、达峰时间(TTP)。结果1.受检者基本参数比较:IGR组、DN组m Alb(P=0.00)、m Alb/Cr(P=0.01)、Hb A1c(P=0.00)、UA(P=0.03)高于对照组。2.肾脏组织灌注实时观察结果:经肘静脉采用团注法注射声诺维(Sono Vue)造影剂后,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肾皮质、肾髓质、肾窦依以上顺序强化。Sono Vue显影的强度达到峰值后,渐渐消退直至消失。在NC受检者,肾脏灌注Sono Vue后,示皮质区的回声强度高于髓质区;在IGR受检者,皮质区的回声强度高于髓质区。而在DN受检者,肾脏灌注Sono Vue后,皮质区回声强度低于髓质区;造影剂洗脱,其廓清以肾窦、肾髓质、肾皮质依次为续。3.肾脏组织定量灌注参数分析结果:DN组肾皮质、肾髓质AUC、DPI大于NC组、IGR组(P<0.05)。IGR组肾皮质、肾髓质AUC、DPI与NC组相比,差别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CEUS技术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灌注的异常,能有效分析评价早期DN血流灌注的变化。2.CEUS技术在糖调节受损期未见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显著改变,CEUS技术在糖调节受损期未观察到肾脏组织血流灌注显著改变。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代码驿站 ,原文地址:https://bishedaima.com/lunwen/4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