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与大气间甲烷通量特征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时间变化,环境因子,CH4源汇,通量修正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大气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甲烷(CH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次于CO2。研究和总结CH4源汇输送情况是认识全球CH4收支的重要手段之一。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温室气体交换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在广泛栽植的过程中,土壤温室气体的源汇问题也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本文利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平台,以3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实验对象,用2016~2018年大气CH4通量及气象梯度数据,探究了杉木林生态系统CH4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估算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H4通量日变化呈“V”型变化。CH4通量的年均日变化在夜间20:00~5:00时为正值(源),在白天6:00~19:00为负值(汇),最小值出现在13:00(-0.409μg CH4·m-2s-1),最大值出现在03:00(0.014μg CH4·m-2s-1),年均日较差为0.423μg CH4·m-2s-1。CH4平均季节日通量汇持续时长及平均日较差随季节而变化,春、夏、秋、冬季CH4汇持续时段分别为6:00~18:00、6:00~19:00、7:00~18:00、6:00~17:00,持续时长分别为 13 h、14 h、13h和12h,表明从冬季至春季至夏季,CH4汇(负值)持续时间逐渐延长,由夏季至秋季至冬季,CH4汇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春、夏、秋、冬季平均日较差分别是0.138、0.802、0.376、0.114μg CH4·m-2s-1,从冬季至春季至夏季,CH4通量的日较差逐渐增大,由夏季至秋季至冬季,CH4通量的日较差逐渐减小;在不同天气状况下,CH4通量日较差为晴天>少云>阴天>多云,晴天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吸收CH4的能力最高,而多云天气吸收效率明显降低。(2)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H4通量年变化呈夏低冬高的特点,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12~次年2月,2016年最大值出现在2月,值为-23.237mgC·m-2mon-1,2017、2018 年最大值出现在 12 月分别为-70.810 mg C·m-2mon-1 和-65.589 mg C·m-2mon-1,最小值一般出现在夏季的7月(2016~2018年,值分别为-134.281、-204.767、-180.780 mg C·m-2mon-1)。2016~2018 年 CH4 通量年净排放量分别为-1260.267、-1232.766、-1538.123 mg C·m-2a-1,即杉木林生态系统呈现为明显的汇。(3)杉木人工林CH4通量在日尺度上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二次多项式关系,与土壤湿度、压强均呈现极显著线性正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呈现极显著线性负关系;在月尺度上,与土壤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湿度呈现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和压强呈现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4)本文使用了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和贮存修正3种通量修正方法,均对CH4通量观测数据产生明显的影响,2016~2018年平均,二次坐标轴旋转使CH4通量增加了(源增加了)72.1%,其中白天增加了 82.0%,夜间降低197.2%;频率响应修正(FC)使CH4通量降低了 9.1%,其中白天降低了 8.4%,夜间增加了 10.5%;贮存修正(SC)使CH4通量上升了 49.1%,其中白天增加了124.7%,夜间降低了111.9%。
智慧蚕室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这是一篇关于家蚕,智慧蚕室,环境因子,近红外光谱,控制系统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传统的养蚕生产方式存在着过度依赖人力劳动、机械化程度低、自动化饲养管理系统缺乏等弊端。目前,智慧养蚕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使用自动化养蚕装备,结合智慧化饲养管理平台,实现饲料筛选、环境控制、生长监测等一系列自动化、标准化饲养,可以有效提升养蚕生产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开展了饲料桑叶质量的快速分析方法,蚕室环境控制的策略,蚕室信息的监测和展示系统的搭建研究,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智慧蚕室架构下的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制定一种了桑叶嫩度的检测方法。采集桑叶的光谱数据,剪切力数据。采用一阶导数(1st Der)、标准正态变换(SNV)等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校正模型;通过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UVE(无信息变量消除),RF(蛙跳算法)方法进行波长优选。结果表明,经过UVE波长优选后建立的模型预测集决定系数(RP2)值为0.710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2.39和2.61。模型误差较小,预测精度良好,能够用于桑叶嫩度的分析预测。设计、搭建了一套蚕室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对蚕室内的温湿度、气体浓度等信息的准确监测和数据化展示。智慧蚕室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成功率达99.71%,符合软件测试要求。采集数据准确可靠,数据的变化均符合实际生产规律。系统能够反映出蚕室环境的变化,可以用于蚕室内环境信息的长期监测。利用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建立蚕室的标准6)-湍流模型,来模拟不同风速条件下环境的变化,确定了维持环境稳定的最适条件,并进行实际环境下的验证。模拟结果与真实值对比,变化趋势相同,存在的差异也符合实际生产规律,因此认为模拟结果准确有效。确定在蚕室内保持27℃,湿度80%rh的环境下,以1.27 m3/min的风量干涉,可以保持蚕架上下层温度的稳定。设计、开发了智慧蚕室系统平台,搭建云端服务器和网站,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远程展示和管理。在实际生产环境下验证信息采集、环境控制等功能,结果表明各项功能运行稳定,能准确有效的进行蚕室环境的监测和控制,证明了智慧蚕室系统在实际生产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构建了智慧蚕室的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实现了饲料分析、环境监测、装备管理等功能,为养蚕业现代化发展,养蚕装备和技术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应用的方案参考。
菜子湖围网撤除后恢复的水生植被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后生浮游动物,水生植被,菜子湖,围网撤除,环境因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菜子湖位于安徽省境内,跨越桐城市、枞阳县,有着泻洪、供水、灌溉、河道运输、动植物栖息地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自2000-2017年以来,由于菜子湖养殖业的发展,食草型鱼类和螃蟹的围网养殖养殖使得水生植物的数量骤减,水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自长江大保护政策下,菜子湖开始全面撤除围网,湖面水生植被得以恢复,菜子湖水生态和水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本文以菜子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进行春夏秋冬四季8次的野外调查,并主要研究菜子湖的后生浮游动物,分析其物种构成、优势种、现有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探究菜子湖围网撤除后恢复的水生植被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课题组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菜子湖围网撤除前(2008年7月-2010年7月)共有水生植被(除湿生植物外)17科25属43种,其中2008年夏季水生植被优势群丛13种,2010夏季年水生植被优势群丛6种。围网撤除后(2019年8月-2021年7月)共发现水生植被12科16属24种。其中2019年夏季水生植被优势群丛5种,2021夏季年水生植被优势群丛8种。2008年夏季菜子湖湖面植被总盖度约为40%,2010年夏季水生植被盖度已不足5%。围网撤除后,2019年夏季全湖盖度已恢复到约10%,到2021年夏季盖度已达到约20%。2、围网撤除后共发现轮虫38种,枝角类26种,桡足类11种,隶属于23科43属75种。时间上,围网撤除后2021年7月(58种)后生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2020年1月(33种)最少。在空间分布上,白兔湖(61种)>菜子湖(60种)>嬉子湖(56种)。3、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显著的变化,且二种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空间上,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17种,其中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剑水蚤幼体(Cyclops nauplius)在三个子湖中都处于优势地位。白兔湖优势种数量最多,共发现12种,其中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为第一优势种(0.243)。嬉子湖优势种最少,仅有8种,第一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0.324)。菜子湖共发现优势种11种,第一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0.319)。时间上,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14种,其中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以及剑水蚤幼体(C.nauplius)在全年中均占优势地位。在春夏两季优势种中优势地位最高的均是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秋冬两季优势种中优势地位最高的是剑水蚤幼体(C.nauplius)。4、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变化,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时间上,浮游甲壳类动物的年平均密度显著低于轮虫,而在年均生物量上却呈现出相反的结果。在不同季节,后生浮游动物的分布表现出类似的现象,各季节中,呈现出轮虫占据绝对优势,枝角类其次,桡足类最低的趋势,并且轮虫在各个季度的相对丰度都占比92%以上。后生浮游动物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2019年8月(1195.46ind/L),最低值出现在2020年1月(491.93ind/L),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2019年8月,轮虫最低值出现在2021年4月(403.87ind/L)。枝角类和桡足类最低值均出现在2020年1月,分别为9.59ind/L和7.28ind/L。其中除2020年夏季菜子湖湖群后生浮游动物总密度低于20年秋季以外,其余季节分布呈现夏>秋>春>冬的季节变化。空间上,在菜子湖的三个子湖中白兔湖的后生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3.85mg/L),其次是菜子湖(3.64mg/L),密度最低的是嬉子湖(3.23mg/L),与后生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趋势一致。5、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有所变化,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年平均值为2.60±0.21,Marglef指数年平均值为2.79±0.31,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年平均值为0.45±0.37,整体上三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在逐渐上升,整体水质开始从中污型转向轻污型或无污型。后生浮游动物聚类分析显示,相比19年夏季,菜子湖湖群21年夏季的后生浮游动物总体上相似性较差,也说明21年的后生浮游动物群落更加复杂。综合营养状况指标TLI表明,菜子湖的总体水质为轻度富营养状况。Prea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冗余分析则解释,水深、Chl.a含量、透明度和水温等为限制后生浮游动物种群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围网撤除后菜子湖的水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水生植被得以恢复,后生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也有所增加。本研究探索了围网撤除后影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这对今后的湖泊生态恢复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菜子湖围网撤除后恢复的水生植被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后生浮游动物,水生植被,菜子湖,围网撤除,环境因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菜子湖位于安徽省境内,跨越桐城市、枞阳县,有着泻洪、供水、灌溉、河道运输、动植物栖息地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自2000-2017年以来,由于菜子湖养殖业的发展,食草型鱼类和螃蟹的围网养殖养殖使得水生植物的数量骤减,水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自长江大保护政策下,菜子湖开始全面撤除围网,湖面水生植被得以恢复,菜子湖水生态和水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本文以菜子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进行春夏秋冬四季8次的野外调查,并主要研究菜子湖的后生浮游动物,分析其物种构成、优势种、现有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探究菜子湖围网撤除后恢复的水生植被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课题组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菜子湖围网撤除前(2008年7月-2010年7月)共有水生植被(除湿生植物外)17科25属43种,其中2008年夏季水生植被优势群丛13种,2010夏季年水生植被优势群丛6种。围网撤除后(2019年8月-2021年7月)共发现水生植被12科16属24种。其中2019年夏季水生植被优势群丛5种,2021夏季年水生植被优势群丛8种。2008年夏季菜子湖湖面植被总盖度约为40%,2010年夏季水生植被盖度已不足5%。围网撤除后,2019年夏季全湖盖度已恢复到约10%,到2021年夏季盖度已达到约20%。2、围网撤除后共发现轮虫38种,枝角类26种,桡足类11种,隶属于23科43属75种。时间上,围网撤除后2021年7月(58种)后生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2020年1月(33种)最少。在空间分布上,白兔湖(61种)>菜子湖(60种)>嬉子湖(56种)。3、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显著的变化,且二种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空间上,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17种,其中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剑水蚤幼体(Cyclops nauplius)在三个子湖中都处于优势地位。白兔湖优势种数量最多,共发现12种,其中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为第一优势种(0.243)。嬉子湖优势种最少,仅有8种,第一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0.324)。菜子湖共发现优势种11种,第一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0.319)。时间上,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14种,其中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以及剑水蚤幼体(C.nauplius)在全年中均占优势地位。在春夏两季优势种中优势地位最高的均是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秋冬两季优势种中优势地位最高的是剑水蚤幼体(C.nauplius)。4、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变化,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时间上,浮游甲壳类动物的年平均密度显著低于轮虫,而在年均生物量上却呈现出相反的结果。在不同季节,后生浮游动物的分布表现出类似的现象,各季节中,呈现出轮虫占据绝对优势,枝角类其次,桡足类最低的趋势,并且轮虫在各个季度的相对丰度都占比92%以上。后生浮游动物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2019年8月(1195.46ind/L),最低值出现在2020年1月(491.93ind/L),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2019年8月,轮虫最低值出现在2021年4月(403.87ind/L)。枝角类和桡足类最低值均出现在2020年1月,分别为9.59ind/L和7.28ind/L。其中除2020年夏季菜子湖湖群后生浮游动物总密度低于20年秋季以外,其余季节分布呈现夏>秋>春>冬的季节变化。空间上,在菜子湖的三个子湖中白兔湖的后生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3.85mg/L),其次是菜子湖(3.64mg/L),密度最低的是嬉子湖(3.23mg/L),与后生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趋势一致。5、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有所变化,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年平均值为2.60±0.21,Marglef指数年平均值为2.79±0.31,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年平均值为0.45±0.37,整体上三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在逐渐上升,整体水质开始从中污型转向轻污型或无污型。后生浮游动物聚类分析显示,相比19年夏季,菜子湖湖群21年夏季的后生浮游动物总体上相似性较差,也说明21年的后生浮游动物群落更加复杂。综合营养状况指标TLI表明,菜子湖的总体水质为轻度富营养状况。Prea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冗余分析则解释,水深、Chl.a含量、透明度和水温等为限制后生浮游动物种群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围网撤除后菜子湖的水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水生植被得以恢复,后生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也有所增加。本研究探索了围网撤除后影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这对今后的湖泊生态恢复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智慧蚕室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这是一篇关于家蚕,智慧蚕室,环境因子,近红外光谱,控制系统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传统的养蚕生产方式存在着过度依赖人力劳动、机械化程度低、自动化饲养管理系统缺乏等弊端。目前,智慧养蚕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使用自动化养蚕装备,结合智慧化饲养管理平台,实现饲料筛选、环境控制、生长监测等一系列自动化、标准化饲养,可以有效提升养蚕生产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开展了饲料桑叶质量的快速分析方法,蚕室环境控制的策略,蚕室信息的监测和展示系统的搭建研究,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智慧蚕室架构下的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制定一种了桑叶嫩度的检测方法。采集桑叶的光谱数据,剪切力数据。采用一阶导数(1st Der)、标准正态变换(SNV)等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校正模型;通过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UVE(无信息变量消除),RF(蛙跳算法)方法进行波长优选。结果表明,经过UVE波长优选后建立的模型预测集决定系数(RP2)值为0.710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2.39和2.61。模型误差较小,预测精度良好,能够用于桑叶嫩度的分析预测。设计、搭建了一套蚕室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对蚕室内的温湿度、气体浓度等信息的准确监测和数据化展示。智慧蚕室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成功率达99.71%,符合软件测试要求。采集数据准确可靠,数据的变化均符合实际生产规律。系统能够反映出蚕室环境的变化,可以用于蚕室内环境信息的长期监测。利用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建立蚕室的标准6)-湍流模型,来模拟不同风速条件下环境的变化,确定了维持环境稳定的最适条件,并进行实际环境下的验证。模拟结果与真实值对比,变化趋势相同,存在的差异也符合实际生产规律,因此认为模拟结果准确有效。确定在蚕室内保持27℃,湿度80%rh的环境下,以1.27 m3/min的风量干涉,可以保持蚕架上下层温度的稳定。设计、开发了智慧蚕室系统平台,搭建云端服务器和网站,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远程展示和管理。在实际生产环境下验证信息采集、环境控制等功能,结果表明各项功能运行稳定,能准确有效的进行蚕室环境的监测和控制,证明了智慧蚕室系统在实际生产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构建了智慧蚕室的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实现了饲料分析、环境监测、装备管理等功能,为养蚕业现代化发展,养蚕装备和技术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应用的方案参考。
菜子湖围网撤除后恢复的水生植被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后生浮游动物,水生植被,菜子湖,围网撤除,环境因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菜子湖位于安徽省境内,跨越桐城市、枞阳县,有着泻洪、供水、灌溉、河道运输、动植物栖息地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自2000-2017年以来,由于菜子湖养殖业的发展,食草型鱼类和螃蟹的围网养殖养殖使得水生植物的数量骤减,水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自长江大保护政策下,菜子湖开始全面撤除围网,湖面水生植被得以恢复,菜子湖水生态和水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本文以菜子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进行春夏秋冬四季8次的野外调查,并主要研究菜子湖的后生浮游动物,分析其物种构成、优势种、现有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探究菜子湖围网撤除后恢复的水生植被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课题组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菜子湖围网撤除前(2008年7月-2010年7月)共有水生植被(除湿生植物外)17科25属43种,其中2008年夏季水生植被优势群丛13种,2010夏季年水生植被优势群丛6种。围网撤除后(2019年8月-2021年7月)共发现水生植被12科16属24种。其中2019年夏季水生植被优势群丛5种,2021夏季年水生植被优势群丛8种。2008年夏季菜子湖湖面植被总盖度约为40%,2010年夏季水生植被盖度已不足5%。围网撤除后,2019年夏季全湖盖度已恢复到约10%,到2021年夏季盖度已达到约20%。2、围网撤除后共发现轮虫38种,枝角类26种,桡足类11种,隶属于23科43属75种。时间上,围网撤除后2021年7月(58种)后生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2020年1月(33种)最少。在空间分布上,白兔湖(61种)>菜子湖(60种)>嬉子湖(56种)。3、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显著的变化,且二种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空间上,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17种,其中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剑水蚤幼体(Cyclops nauplius)在三个子湖中都处于优势地位。白兔湖优势种数量最多,共发现12种,其中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为第一优势种(0.243)。嬉子湖优势种最少,仅有8种,第一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0.324)。菜子湖共发现优势种11种,第一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0.319)。时间上,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14种,其中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以及剑水蚤幼体(C.nauplius)在全年中均占优势地位。在春夏两季优势种中优势地位最高的均是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秋冬两季优势种中优势地位最高的是剑水蚤幼体(C.nauplius)。4、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变化,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时间上,浮游甲壳类动物的年平均密度显著低于轮虫,而在年均生物量上却呈现出相反的结果。在不同季节,后生浮游动物的分布表现出类似的现象,各季节中,呈现出轮虫占据绝对优势,枝角类其次,桡足类最低的趋势,并且轮虫在各个季度的相对丰度都占比92%以上。后生浮游动物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2019年8月(1195.46ind/L),最低值出现在2020年1月(491.93ind/L),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2019年8月,轮虫最低值出现在2021年4月(403.87ind/L)。枝角类和桡足类最低值均出现在2020年1月,分别为9.59ind/L和7.28ind/L。其中除2020年夏季菜子湖湖群后生浮游动物总密度低于20年秋季以外,其余季节分布呈现夏>秋>春>冬的季节变化。空间上,在菜子湖的三个子湖中白兔湖的后生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3.85mg/L),其次是菜子湖(3.64mg/L),密度最低的是嬉子湖(3.23mg/L),与后生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趋势一致。5、围网撤除后菜子湖后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有所变化,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年平均值为2.60±0.21,Marglef指数年平均值为2.79±0.31,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年平均值为0.45±0.37,整体上三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在逐渐上升,整体水质开始从中污型转向轻污型或无污型。后生浮游动物聚类分析显示,相比19年夏季,菜子湖湖群21年夏季的后生浮游动物总体上相似性较差,也说明21年的后生浮游动物群落更加复杂。综合营养状况指标TLI表明,菜子湖的总体水质为轻度富营养状况。Prea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冗余分析则解释,水深、Chl.a含量、透明度和水温等为限制后生浮游动物种群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围网撤除后菜子湖的水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水生植被得以恢复,后生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也有所增加。本研究探索了围网撤除后影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这对今后的湖泊生态恢复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源码码头 ,原文地址:https://bishedaima.com/lunwen/5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