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疗法文献计量学分析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系统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热敏灸,可视化分析,VOSviewer,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meta分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热敏灸是一种新兴的悬灸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凡人便施和适应症广等优势。随着热敏灸疗法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文献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文献类型纷繁复杂。本研究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万方、VIP数据库中“热敏灸”相关领域的中文文献进行整理,对纳入1305篇文献的年度发表情况、期刊来源分布、获得基金支持情况、硕博士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分布、高被引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做出归纳和分析,探讨与该领域有关的热点与前沿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评价方法对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期为热敏灸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热敏灸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具体方法:(1)数据来源,在CNKI、万方、VIP数据库检索2006.01.01到2019.11.01时间段内以“热敏灸”为主题的中文相关文献为数据源。(2)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分析热敏灸领域相关文献的年度发表情况、纳入的文献在各大期刊中的分布情况、基金和学位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及(期刊类、硕博士论文类)高被引文献分析等。(3)利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热敏灸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及其地域分布和关键词共现;进行核心作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突发性检验分析,分别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更为直观的呈现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以及与热敏灸研究领域相关的热点与前沿。(4)运用VOSviewer软件分别绘制该研究领域作者和关键词密度图谱。第二部分为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热敏灸对第一部分分析出的热点病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具体方法:(1)数据来源,在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Pubmed、Springer数据库中,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权威诊断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检索2008.01.01—2019.11.01应用热敏灸疗法为观察组干预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简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2)文献评价,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地对这些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3)研究内容,运用Rev Man5.3软件对治疗效应(临床有效率、临床治愈率、VAS评分、M-JOA评分、血浆IL-6含量水平、不良反应、随访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1.自2006年热敏灸被研发以来,热敏灸相关研究领域的发表的文献数量呈逐年波动增长的趋势;纳入的文献以期刊类论文(占总量的91.88%)为主,分布于186种期刊;2010年时出现相关领域的硕博士论文发表,到2019年,共计106篇。授予热敏灸研究领域的硕博士学位最多的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31篇);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里有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献占数据总数的25.52%,其中获得国家级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章占基金资助总数的71.78%。期刊类文献被引用频次≥50次的有8篇文章;该领域被引用频次≥100次的有2篇;硕博士论文中被引用次数≥20次的有2篇。2.本次研究共现322位作者,高产作者是陈日新教授,以其为代表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研究团队贡献最大。热敏灸相关的研究领域已形成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不过各个团队之间合作较少。该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主要形式是以机构内合作为主。3.近年来,热敏灸领域活跃作者有谢丁一、刘福水和黄仙保等研究者。4.本次纳入研究的机构分布于30个地区,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是热敏灸领域主要研究机构,联系紧密的机构间多为附属关系,不同地域的各个机构间比较分散,热敏灸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间多中心合作仍有待于加强。5.近年来,该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机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及新疆医科大学。6.热敏灸疗法相关领域疾病的研究热点主要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肩周炎、椎动脉型颈椎病、原发性痛经、周围性面瘫和支气管哮喘等。7.Meta分析共纳入29篇文献,合计30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观察组1509例,对照组1500例。8.临床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R=1.13,95%CI(1.08,1.17),Z=5.91,(P<0.00001)]。观察组在提升患者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9.临床治愈率Meta分析总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R=1.66,95%CI(1.48,1.86),Z=8.30,(P<0.00001)],观察组在提升患者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0.M-JOA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MD=-0.16,95%CI(-0.45,0.13),Z=1.06,(P=0.29)],热敏灸观察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11.VAS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MD=-0.19,95%CI(-0.57,0.19),Z=0.98,(P=0.33)],热敏灸观察组在降低患者疼痛主观感受方面优于对照组。12.血浆IL-6水平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联合中药治疗组与单纯中药组比较,[MD=-1.04,95%CI(-9.92,7.84),Z=0.23,(P=0.82)],热敏灸联合疗法组在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IL-6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13.治愈率随访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R=2.05,95%CI(1.55,2.72),Z=5.02,(P<0.00001)],热敏灸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4.M-JOA评分的随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MD=0.04,95%CI(-0.09,0.17),Z=0.60,(P=0.55)],热敏灸观察组在改善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远期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5.VAS评分的随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MD=-0.10,95%CI(-0.54,0.34),Z=0.43,(P=0.66)],热敏灸观察组在降低患者主观疼痛感受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15.Meta分析纳入的29篇文献中,有12项研究提及不良反应,均报道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1.热敏灸领域相关性研究自2006年以来,所受关注较多、热度不减,具有较高研究价值。2.《江西中医药》、《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针灸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以及《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为该领域主要载刊杂志。3.授予热敏灸研究领域的硕博士学位最多的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其次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纳入研究的文献受到的资助数量较少,应重视该领域的资金项目投入。4.热敏灸研究领域高产作者是陈日新教授,以其为代表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研究团队贡献最大。该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主要形式是以机构内合作为主,更广范围的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具有潜力。5.热敏灸的研究机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近年来逐渐遍及全国(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内蒙古、甘肃等)6.该领域文献研究类型主要以临床研究为主,热敏灸疗法因其稳定的安全性以及广泛的适用性,在临床护理中也充分崭露头脚。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椎动脉型颈椎病、原发性痛经和周围性面瘫等疼痛类疾病是热敏灸热点治疗病症。7.应用单纯热敏灸(或+针刺/针刀/电针/牵引/熏蒸+牵引/中药)疗法在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治愈率、降低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8.热敏灸疗法操作简单、绿色安全,无明显副作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知识图谱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科学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学,Citespace,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1研究背景中医学经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西医迅速发展并在临床诊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医学在疾病的诊治中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2019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的意见》,提出中医发展要“保持中医特色,彰显中医药优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择将强直性脊柱炎作为研究对象,尽管我国在风湿病学领域起步较晚,但在中医古籍中对与该病具有相同症状的描述与治疗方法早有记载,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病程控制、治疗方法以及康复保健等方面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但根据阅读相关文献发现: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纷繁复杂,研究热点、主要方向以及发展趋势不明确,缺乏对该领域的整体认识,以及近几年该领域出现发展渐缓的趋势。2研究目的及意义(1)明确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重要作者、研究机构以及梳理作者之间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为该领域的研究合作提供方向,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2)挖掘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及前沿,通过对现代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组方用药等研究内容的梳理加深对该领域研究的认识,为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3)梳理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发展脉络,综合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研究问题及发展渐缓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尝试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中医学在该领域更好的发展与运用。3研究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基于统计学方法对文献数据进行清洗,剔除与主题相关度过小或无关的研究,共得到1147篇期刊文献与394篇硕博论文。4研究方法(1)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Endnote软件对该领域的总体发文量、期刊数量、期刊分布、基金资助、发文年代、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2)通过Citespace软件与VOSviewer软件对本研究所纳入的数据期刊文献作者、研究机构进行分析,找出并梳理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重要作者、主要研究机构。(3)通过Citespace软件与VOSviewer软件对期刊作者合作关系及研究机构合作关系进行梳理与分析。(4)通过Citespace软件与VOSviewer软件对本研究所纳入的期刊、硕博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对现代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组方用药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加深对该领域研究内容的认识,为该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5)运用Citespace软件中突现词探测功能结合时区图谱,分别对研究所纳入的期刊及硕博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探究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5研究结果(1)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期刊文献发文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982-2000年为该领域发展初期,各年份发文量仅为个位数;2001-2017年为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时期,整体发文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8-2021年该领域发文量略有回落,整体发展进入平稳期;硕博论文整体发文量呈明显波动趋势。(2)在所纳入的1147篇期刊文献研究文献中,共有359篇论文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在394篇硕博论文中仅有10篇相关学位论文获得基金项目资助。(3)机构合作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主的合作网络最庞大,但该机构影响力较小;研究实力较强的机构有:中日友好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风湿病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4)作者合作方面主要形成了以8位核心作者为主的合作网络,王北、刘健、阎小萍、陶庆文、冯兴华等学者研究能力较强,可以作为该领域优先考虑合作的对象。(5)中医临床治疗擅用治未病、三因制宜以及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等理论,治疗方法多见中药内服辅以中医外治法,用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为主。6研究结论(1)从发文量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研究热度明显增加,近五年来研究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发文量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政策影响,发文期刊承办单位所处地域与我国骨伤派系发展呈正相关。(2)从基金资助情况来看,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影响力总体较低,整体文献质量有待提高;总体上受基金资助的文献较少,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侧面反映出国家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推测与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以及中医对该病的治疗优势有关。(3)从合作研究关系来看,作者合作多局限于同一机构内部;机构合作多以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要合作模式,跨地域合作关系较少,重要学者与主要研究机构之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4)针刺治疗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外治法,其中水筋针、揿针、蜂针、火针等为近年来热度较高的针刺方法,研究方法以临床观察为主,肾虚督寒证是近年来的热点证型研究,并且未来几年可能仍将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5)该领域近几年研究渐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该领域尚未出现具有领导力的核心作者,重要学者较少;研究学者以及研究机构的跨机构合作都有所欠缺;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新的进展与突破;临床研究虽积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出现大量新技术与新方法,但没有完全被中医学理论体系吸收融合。
近年针灸相关系统评价的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针灸,系统评价,CNKI,PubMed,知识图谱,CiteSpace,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对2010年-2020年中英文针灸系统评价的发表情况及整体内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对整体文献的全貌进行概括,再在此基础上找到对学科研究较重要的线索,进行更加特征性的研究,以此深度挖掘目前针灸系统评价的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分别在CNKI和Pub Med进行检索,纳入对象包括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英文所有针灸相关的系统评价。CNKI数据库中,以“针灸”、“针刺”、“手针”、“电针”、“穴位按压”、“经皮电刺激”、“艾灸”、“耳穴”、“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温针”、“火针”、“头针”、“经脉”、“经络”为主题词,且标题中包含“系统评价”、“meta分析”,并排除以“再评价”、“系统评价再评价”作为关键词的文献后,共得到1368篇文献;在Pub Med数据库中,以“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ressure”、“acupoint”、“fire needle”、“cupping”、“auricular acupuncture”、“scalp acupuncture”、“meridian”以及“meta 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为关键词,并排除关键词包含有“overview”、“overviews”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内容,共检索到2176篇文献。随后将文献信息分别以软件可以识别的格式导出,CNKI导出的文献数据经过格式转换后,运用软件的不同功能分别绘制了关键词聚类视图、时间线视图以及突现关键词图表,同时又以研究机构、作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次绘制了聚类及时间线视图;Pub Med的数据直接导入VOSviewer中,并运用关键词分析功能和作者分析功能分别绘制出三种视图——聚类图、时间聚类图以及密度图。结果:经过清洗最终获得1358篇中文文献和1882篇英文文献,分析如下:1.发文量分析:中文文献自2013年开始有较明显的增长,其后发文数量经历了较大起伏,发文量变化规律较不明显;英文文献自2017年开始出现大的涨幅,且至今发文量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从发文总量来看,英文文献整体数量高于中文文献,且大部分英文文献由国内作者发表,说明国内作者对发表针灸SR英文文献更有积极性。2.发文作者分析:中文文献中,作者团队内部合作紧密频繁,但相比之下团队之间的合作较稀疏,且各自主题相差较远;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发文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大部分文章都是近年发表的;相比之下,国外作者发文时间更早,其中主要以韩国作者团队为主。3.发文机构分析:以中文针灸SR为研究对象,发文较积极的机构主要是中医院校,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以英文针灸SR为研究对象,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发文量较多的国家主要有韩国、英国、美国,且这些国家的研究机构数量以及发文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4.关键词分析: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SR文献,均未形成边界分明的聚类,从中文关键词突现词检测可以得出近年中文针灸SR的研究热点是“温针灸”和“不孕症”,其中“温针灸”有更大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英文SR中,从关键词时间视图可以得出近年的研究主要是在之前的基础研究上进行拓展和深入挖掘,这也说明未来针灸SR的研究会逐步系统化。5.基于关键词的针灸SR病种及疗法分析:关于疾病,中文针灸SR研究中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其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头痛、抑郁症、失眠、原发性痛经、周围性面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英文针灸SR中研究最多的疾病是中风,其次是痛症、失眠、乳腺癌、抑郁、癌症、膝骨关节炎、焦虑、高血压和潮热。关于治疗方法,中文文献中出现最多次的疗法是针刺和艾灸,其次是电针、耳穴、穴位注射、火针、推拿、热敏灸和穴位埋线;英文文献中所涉及的疗法大部分是针灸,其次还有电针、穴位按压、耳针、艾灸、推拿(按摩)和中草药。结论:1.本研究对近年针灸相关SR进行了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可视化分析,同时结合年发文量的角度观察了中英文文献发文情况的变化,展示了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循证医学在针灸领域的应用进程。2.针灸SR的持续热度提示了SR在针灸研究中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力,一方面研究者对针灸疗法的疗效及适应症仍存在极大兴趣,另一方面SR结论的不确定也提示了研究人员需要对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有更多思考。3.中文针灸SR中讨论度较高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痛症、心身疾病、慢性病、妇科疾病;英文针灸SR中讨论度较高的疾病主要为疼痛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其相关并发症。
热敏灸疗法文献计量学分析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系统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热敏灸,可视化分析,VOSviewer,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meta分析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热敏灸是一种新兴的悬灸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凡人便施和适应症广等优势。随着热敏灸疗法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文献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文献类型纷繁复杂。本研究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万方、VIP数据库中“热敏灸”相关领域的中文文献进行整理,对纳入1305篇文献的年度发表情况、期刊来源分布、获得基金支持情况、硕博士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分布、高被引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做出归纳和分析,探讨与该领域有关的热点与前沿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评价方法对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期为热敏灸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热敏灸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具体方法:(1)数据来源,在CNKI、万方、VIP数据库检索2006.01.01到2019.11.01时间段内以“热敏灸”为主题的中文相关文献为数据源。(2)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分析热敏灸领域相关文献的年度发表情况、纳入的文献在各大期刊中的分布情况、基金和学位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及(期刊类、硕博士论文类)高被引文献分析等。(3)利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热敏灸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及其地域分布和关键词共现;进行核心作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突发性检验分析,分别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更为直观的呈现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以及与热敏灸研究领域相关的热点与前沿。(4)运用VOSviewer软件分别绘制该研究领域作者和关键词密度图谱。第二部分为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热敏灸对第一部分分析出的热点病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具体方法:(1)数据来源,在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Pubmed、Springer数据库中,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权威诊断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检索2008.01.01—2019.11.01应用热敏灸疗法为观察组干预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简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2)文献评价,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地对这些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3)研究内容,运用Rev Man5.3软件对治疗效应(临床有效率、临床治愈率、VAS评分、M-JOA评分、血浆IL-6含量水平、不良反应、随访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1.自2006年热敏灸被研发以来,热敏灸相关研究领域的发表的文献数量呈逐年波动增长的趋势;纳入的文献以期刊类论文(占总量的91.88%)为主,分布于186种期刊;2010年时出现相关领域的硕博士论文发表,到2019年,共计106篇。授予热敏灸研究领域的硕博士学位最多的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31篇);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里有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献占数据总数的25.52%,其中获得国家级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章占基金资助总数的71.78%。期刊类文献被引用频次≥50次的有8篇文章;该领域被引用频次≥100次的有2篇;硕博士论文中被引用次数≥20次的有2篇。2.本次研究共现322位作者,高产作者是陈日新教授,以其为代表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研究团队贡献最大。热敏灸相关的研究领域已形成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不过各个团队之间合作较少。该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主要形式是以机构内合作为主。3.近年来,热敏灸领域活跃作者有谢丁一、刘福水和黄仙保等研究者。4.本次纳入研究的机构分布于30个地区,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是热敏灸领域主要研究机构,联系紧密的机构间多为附属关系,不同地域的各个机构间比较分散,热敏灸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间多中心合作仍有待于加强。5.近年来,该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机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及新疆医科大学。6.热敏灸疗法相关领域疾病的研究热点主要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肩周炎、椎动脉型颈椎病、原发性痛经、周围性面瘫和支气管哮喘等。7.Meta分析共纳入29篇文献,合计30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观察组1509例,对照组1500例。8.临床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R=1.13,95%CI(1.08,1.17),Z=5.91,(P<0.00001)]。观察组在提升患者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9.临床治愈率Meta分析总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R=1.66,95%CI(1.48,1.86),Z=8.30,(P<0.00001)],观察组在提升患者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0.M-JOA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MD=-0.16,95%CI(-0.45,0.13),Z=1.06,(P=0.29)],热敏灸观察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11.VAS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MD=-0.19,95%CI(-0.57,0.19),Z=0.98,(P=0.33)],热敏灸观察组在降低患者疼痛主观感受方面优于对照组。12.血浆IL-6水平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联合中药治疗组与单纯中药组比较,[MD=-1.04,95%CI(-9.92,7.84),Z=0.23,(P=0.82)],热敏灸联合疗法组在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IL-6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13.治愈率随访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R=2.05,95%CI(1.55,2.72),Z=5.02,(P<0.00001)],热敏灸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4.M-JOA评分的随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MD=0.04,95%CI(-0.09,0.17),Z=0.60,(P=0.55)],热敏灸观察组在改善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远期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5.VAS评分的随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MD=-0.10,95%CI(-0.54,0.34),Z=0.43,(P=0.66)],热敏灸观察组在降低患者主观疼痛感受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15.Meta分析纳入的29篇文献中,有12项研究提及不良反应,均报道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1.热敏灸领域相关性研究自2006年以来,所受关注较多、热度不减,具有较高研究价值。2.《江西中医药》、《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针灸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以及《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为该领域主要载刊杂志。3.授予热敏灸研究领域的硕博士学位最多的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其次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纳入研究的文献受到的资助数量较少,应重视该领域的资金项目投入。4.热敏灸研究领域高产作者是陈日新教授,以其为代表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研究团队贡献最大。该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主要形式是以机构内合作为主,更广范围的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具有潜力。5.热敏灸的研究机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近年来逐渐遍及全国(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内蒙古、甘肃等)6.该领域文献研究类型主要以临床研究为主,热敏灸疗法因其稳定的安全性以及广泛的适用性,在临床护理中也充分崭露头脚。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椎动脉型颈椎病、原发性痛经和周围性面瘫等疼痛类疾病是热敏灸热点治疗病症。7.应用单纯热敏灸(或+针刺/针刀/电针/牵引/熏蒸+牵引/中药)疗法在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治愈率、降低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8.热敏灸疗法操作简单、绿色安全,无明显副作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知识图谱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科学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学,Citespace,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1研究背景中医学经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西医迅速发展并在临床诊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医学在疾病的诊治中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2019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的意见》,提出中医发展要“保持中医特色,彰显中医药优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择将强直性脊柱炎作为研究对象,尽管我国在风湿病学领域起步较晚,但在中医古籍中对与该病具有相同症状的描述与治疗方法早有记载,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病程控制、治疗方法以及康复保健等方面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但根据阅读相关文献发现: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纷繁复杂,研究热点、主要方向以及发展趋势不明确,缺乏对该领域的整体认识,以及近几年该领域出现发展渐缓的趋势。2研究目的及意义(1)明确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重要作者、研究机构以及梳理作者之间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为该领域的研究合作提供方向,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2)挖掘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及前沿,通过对现代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组方用药等研究内容的梳理加深对该领域研究的认识,为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3)梳理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发展脉络,综合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研究问题及发展渐缓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尝试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中医学在该领域更好的发展与运用。3研究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基于统计学方法对文献数据进行清洗,剔除与主题相关度过小或无关的研究,共得到1147篇期刊文献与394篇硕博论文。4研究方法(1)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Endnote软件对该领域的总体发文量、期刊数量、期刊分布、基金资助、发文年代、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2)通过Citespace软件与VOSviewer软件对本研究所纳入的数据期刊文献作者、研究机构进行分析,找出并梳理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重要作者、主要研究机构。(3)通过Citespace软件与VOSviewer软件对期刊作者合作关系及研究机构合作关系进行梳理与分析。(4)通过Citespace软件与VOSviewer软件对本研究所纳入的期刊、硕博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对现代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组方用药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加深对该领域研究内容的认识,为该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5)运用Citespace软件中突现词探测功能结合时区图谱,分别对研究所纳入的期刊及硕博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探究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5研究结果(1)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期刊文献发文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982-2000年为该领域发展初期,各年份发文量仅为个位数;2001-2017年为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时期,整体发文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8-2021年该领域发文量略有回落,整体发展进入平稳期;硕博论文整体发文量呈明显波动趋势。(2)在所纳入的1147篇期刊文献研究文献中,共有359篇论文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在394篇硕博论文中仅有10篇相关学位论文获得基金项目资助。(3)机构合作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主的合作网络最庞大,但该机构影响力较小;研究实力较强的机构有:中日友好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风湿病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4)作者合作方面主要形成了以8位核心作者为主的合作网络,王北、刘健、阎小萍、陶庆文、冯兴华等学者研究能力较强,可以作为该领域优先考虑合作的对象。(5)中医临床治疗擅用治未病、三因制宜以及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等理论,治疗方法多见中药内服辅以中医外治法,用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为主。6研究结论(1)从发文量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的研究热度明显增加,近五年来研究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发文量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政策影响,发文期刊承办单位所处地域与我国骨伤派系发展呈正相关。(2)从基金资助情况来看,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影响力总体较低,整体文献质量有待提高;总体上受基金资助的文献较少,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侧面反映出国家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推测与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以及中医对该病的治疗优势有关。(3)从合作研究关系来看,作者合作多局限于同一机构内部;机构合作多以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要合作模式,跨地域合作关系较少,重要学者与主要研究机构之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4)针刺治疗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外治法,其中水筋针、揿针、蜂针、火针等为近年来热度较高的针刺方法,研究方法以临床观察为主,肾虚督寒证是近年来的热点证型研究,并且未来几年可能仍将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5)该领域近几年研究渐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该领域尚未出现具有领导力的核心作者,重要学者较少;研究学者以及研究机构的跨机构合作都有所欠缺;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新的进展与突破;临床研究虽积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出现大量新技术与新方法,但没有完全被中医学理论体系吸收融合。
基于文献计量学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针刺,文献计量学,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本研究采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总结该领域文献发文情况、主要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及高频关键词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检索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范围内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重庆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WOS CC)中所有与“针刺(acupuncture)”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相关的文献。文献计量学分析是基于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期刊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份及发文期刊进行分析,对博硕论文数据的发文年份和学位授予单位进行分析;应用共现及聚类分析,针对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文献数据中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该研究领域的活跃作者和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结果:1.在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共检索到2633篇中文文献、309篇博硕学位论文和220篇英文文献,经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共纳入819篇中文文献、228篇博硕学位论文及146篇英文文献。在该研究领域中,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文文献的研究在2019年达到峰值96篇,英文文献的研究在2021年达到峰值20篇,中英文文献的发表数量在近两年稍有回落;博硕学位论文发文数量最高为33篇,出现于2019年,但自此后,发文量呈断崖式下跌。纳入研究的中文期刊文献中发文最多的是《上海针灸杂志》,达37篇;发文前十名中,有一半为核心期刊;英文期刊文献中发文最多的是《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发文前十名的期刊中,大部分集中在3区和4区。2.在本研究领域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科研机构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各机构受地域限制,跨地域跨机构合作少。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是univ of gothenburg,主要研究机构之间不受地域限制,跨地域合作多。另外,广州中医大学是授予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博硕士学位最多的单位,达48篇。3.关于本领域的中英文文献研究方面发文量最多的分别是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吴效科团队和来自univ gothenburg的stener-victorin,elisabet团队。4.中英文期刊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及共现知识图谱显示,这些关键词内容涉及了科研方法,例如临床观察、综述等;治疗疾病的中医措施,例如穴位埋线、电针和火针等;中医证型方面,例如肾虚肝郁证;特殊针刺方法,例如调泌针法等。结论: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中文文献研究方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占据主导地位,英文文献的研究则以univ gothenburg和karolinska institute为主。在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内研究热点包括机制研究、针刺方向、中医证型、特殊针法和科研方法等方面。另外,经过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既是目前热点也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皮肤光老化领域可视化分析及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皮肤光老化,Citespace,VOSviewer,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对涉及皮肤光老化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发展脉络,找出主要研究机构和热点人物,并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科研人员选题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针对其研究热点中药,挖掘治疗皮肤光老化的高频次中药,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其对治疗皮肤光老化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对皮肤光老化领域相关的期刊文献与博硕论文中的数据,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描述统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医治疗皮肤光老化领域文献进行一般情况分析。应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对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机构合作关系、基金资助情况等方面数据进行共现分析,找出该领域研究的活跃学者和活跃机构;对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预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第二部分:数据主要来自CNKI、VIP、万方医学等中文数据库,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化学专业数据库搜集前六味高频次中药的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在Gene Cards、OMIM、Drugbank三个数据库网站下载皮肤光老化的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靶点”调控网络,并将中药与疾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运用R3.6.0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并绘制前25条KEGG结果的“通路—靶点”网络图。采用Autodock_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对接结果用Pymol显示。结果:1.该领域发文近年来出现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发文量;纳入研究的论文受到一定基金资助,期刊文献受基金资助占比30.27%,博硕论文受基金资助占比11.92%,其中期刊文献和博硕论文中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最多,分别为140篇,25篇。纳入研究的期刊文献,其核心期刊231篇,占比22.28%。《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是该领域很有影响力的杂志,载文量分别为129篇、66篇、40篇。辽宁中医大学授予皮肤光老化领域博硕士学位最多,达到27个;H指数期刊文献为28,博硕论文为12。2.该领域研究地域分布广泛,研究机构间既有内部机构或同地区间合作,也有跨地区机构合作。最主要研究机构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南地区。3.该领域形成了五大作者合作网络,网络中包含作者众多,每个合作网络都有其核心作者团队,此外还有人数较小的合作网络。4.皮肤光老化研究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中药、方剂、针刺、艾灸、强脉冲光、点阵激光、射频、光子嫩肤、光动力疗法等。中药有望成为中医热点治疗方式,包括绞股蓝、灯盏花、红景天、潞党参、黄芪、甘草等。强脉冲光有望成为西医热点治疗方式。热点实验对象为成纤维细胞。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形成皮肤光老化因素的研究较多。信号通路研究以及机制研究将成为研究热点。主要科研方法包括:临床疗效观察、动物实验、综述、理论探讨、流行病学调查等,动物实验为近几年热点科研方法,由于缺少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该领域系统评价较少,也缺少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网络药理学等新兴研究方法。此外,对于针刺、方剂对于该疾病的研究也有望成为热点。5.筛选出前六味高频次中药为杜仲、甘草、红景天、黄芪、绞股蓝、人参,有效成分分别为24个、88个、3个、16个、15个、17个。药物靶点与皮肤光老化疾病交集靶点73个。根据“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及PPI网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β-胡萝卜素、柚皮素、β-谷甾醇是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关键成分,TP53、AKT1、MAPK3、TNF、VEGFA、JUN、PTGS2、CASP3是位于前八位的核心靶蛋白。经查阅文献发现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b1在治疗皮肤光老化上发挥重要作用。GO与KEGG结果显示,主要涉及了氧化应激反应、对活性氧的反应等生物学功能,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与皮肤光老化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六味中药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b1、槲皮素与PTGS2、AKT1、MAPK3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1.近年来该领域期刊以及博硕论文相关文献发文量虽然有小幅度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热度,具有一定研究价值。2.在期刊文献发表方面,《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是该领域很有影响力的杂志和是该领域主要的载文期刊。在硕博学位论文发表方面,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文量较多。3.期刊文献和博硕论文均受到一定比重基金资助。说明皮肤光老化领域申请课题成功的项目具有一定数目,国家级基金资助也有一定比例,说明该领域研究逐渐受到国家重视。4.由H指数可知,期刊文献质量普遍较高,博硕论文高质量论文相对缺失。5.机构合作方面,该领域科研机构跨地区,跨机构合作方面都较好。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是皮肤光老化领域合作最广泛的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比较活跃的机构。6.团队合作方面,辽宁中医药大学吴景东团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宁团队,中山大学赖维团队,广州军区总医院刘仲荣团队,复旦大学毕波团队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活跃在皮肤光老化研究领域。7.中医药治疗方向上,绞股蓝、灯盏花、杜仲、红景天等中药将可能成为研究热点;桃红四物汤将成为方剂的研究热点;针刺“足三里”将成为针灸的研究热点。西医药治疗方向上,强脉冲光、点阵激光将成为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噬、二甲双胍氧为近年来治疗该疾病新兴的西医药治疗方式,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科学治疗方式。p38MAPK信号通路将成为研究热点,近几年ER/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新兴的信号通路。科研方法上临床疗效观察、综述以及动物实验研究将可能成为研究热点,系统评价、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等新兴研究方法相对缺失。8.槲皮素、山奈酚、β-胡萝卜素、柚皮素、β-谷甾醇是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关键成分,TP53、AKT1、MAPK3、TNF、VEGFA、JUN、PTGS2、CASP3是位于前八位的核心靶蛋白,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b1在治疗皮肤光老化上发挥重要作用。。9.杜仲、甘草、红景天、黄芪、绞股蓝、人参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b1、槲皮素与PTGS2、AKT1、MAPK3有较好的亲和力。10.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与皮肤光老化相关,是研究较多的通路。11.本研究发现高频次中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参与治疗皮肤光老化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分子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基于文献计量学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针刺,文献计量学,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本研究采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总结该领域文献发文情况、主要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及高频关键词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检索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范围内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重庆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WOS CC)中所有与“针刺(acupuncture)”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相关的文献。文献计量学分析是基于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期刊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份及发文期刊进行分析,对博硕论文数据的发文年份和学位授予单位进行分析;应用共现及聚类分析,针对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文献数据中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该研究领域的活跃作者和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结果:1.在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共检索到2633篇中文文献、309篇博硕学位论文和220篇英文文献,经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共纳入819篇中文文献、228篇博硕学位论文及146篇英文文献。在该研究领域中,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文文献的研究在2019年达到峰值96篇,英文文献的研究在2021年达到峰值20篇,中英文文献的发表数量在近两年稍有回落;博硕学位论文发文数量最高为33篇,出现于2019年,但自此后,发文量呈断崖式下跌。纳入研究的中文期刊文献中发文最多的是《上海针灸杂志》,达37篇;发文前十名中,有一半为核心期刊;英文期刊文献中发文最多的是《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发文前十名的期刊中,大部分集中在3区和4区。2.在本研究领域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科研机构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各机构受地域限制,跨地域跨机构合作少。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是univ of gothenburg,主要研究机构之间不受地域限制,跨地域合作多。另外,广州中医大学是授予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博硕士学位最多的单位,达48篇。3.关于本领域的中英文文献研究方面发文量最多的分别是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吴效科团队和来自univ gothenburg的stener-victorin,elisabet团队。4.中英文期刊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及共现知识图谱显示,这些关键词内容涉及了科研方法,例如临床观察、综述等;治疗疾病的中医措施,例如穴位埋线、电针和火针等;中医证型方面,例如肾虚肝郁证;特殊针刺方法,例如调泌针法等。结论: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中文文献研究方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占据主导地位,英文文献的研究则以univ gothenburg和karolinska institute为主。在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领域内研究热点包括机制研究、针刺方向、中医证型、特殊针法和科研方法等方面。另外,经过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既是目前热点也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图谱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文献计量学,Cite Space,VOSviewer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目的:系统梳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找到核心研究人物、研究团队及科研机构,总结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科研人员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对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领域的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中,包括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统计,对该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机构合作关系、受基金资助情况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寻找出该领域核心研究学者和活跃机构,总结该领域的不同研究主题。本研究主要应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三种方法。描述性系统分析:包括纳入文献的年份分布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期刊文献的发表期刊分布情况及硕博学位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共现分析:对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数据进行共现分析,包括作者、机构、关键词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中的指导教师。聚类分析:通过对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中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发现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中各种研究主题,根据不同研究主题及关键词随时间的变化,了解该领域不同时间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研究纳入期刊文献1951篇、硕博学位论文187篇,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相关论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中大多数都没有资金支持,期刊文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占比最高,为27篇,硕博学位论文中仅有9篇受到基金资助;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期刊文献载文量前十的期刊中核心期刊仅有《针灸临床杂志》、《中国针灸》、《中国中医急症》,载文量最多的是《针灸临床杂志》,共载文101篇;授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硕博士学位最多的高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达到60个。2.该领域研究地域分布广泛,研究机构间多内部机构或同地区间合作,少有跨地区机构合作。最主要研究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和东南地区。3.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吴耀持。该研究领域中有多个研究团队,一部分研究团队有较大的合作网络,且合作网络都有核心作者,另一部分研究团队联系较松散,多由一篇论文联系。4.纳入期刊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这些关键词涉及了疾病的中医治疗措施,例如针刀、温针灸、银质针、浮针等;疾病的西医治疗措施,例如胶原酶溶解、臭氧等;疾病的中医分型,例如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等;研究方法,例如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等。结论:1.近年来该领域相关文献发文量持续增长,表明相关研究热度不减,具有较高研究价值。2.该研究领域基金申请成功项目不多,但国家级基金资助比例逐年增加,说明该领域研究逐渐受到国家重视。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耀持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远团队、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李伟团队和昆明市中医院管遵惠团队可能在未来几年引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研究。4.针刺方向中针刀、针灸、电针可能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内热针、杵针、毫火针、拨针、揿针或为近五年新兴针刺方式;辅助针刺方向中推拿、牵引、中药治疗可能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蒙医、康复训练、放血、麦肯基疗法或为近五年新兴辅助针刺方式;夹脊穴、阿是穴为热点选穴,阿是穴、气海俞或为近五年新兴选穴;气滞血瘀型可能成为热点证型;数据包络分析或为近几年新兴研究方法。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毕设助手 ,原文地址:https://bishedaima.com/lunwen/4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