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恩施文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
这是一篇关于恩施文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人文教育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在坚持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由地方学校教师结合本地资源在特定理念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又能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将其引入校本课程开发中。但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仍显不足,尤其是尚未有将恩施文学纳入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先例。通过调查发现,相比于其他校本课程开发,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恩施地区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将恩施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民俗风情、信仰崇拜等民族元素纳入课程设计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学发展,有利于增加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同时,此课程的开发具有可行性,恩施文学中不仅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知识和非物质文化知识,还具有民族政策优势,而且就国家教改需求来看,本课程还能够发展学生兴趣,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凸显办学特色。有鉴于此,本课程以《文蕴施州》(施州为恩施古称)为样本,以科学性和民族性为开发原则,从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四个方面来设置课程目标,同时以陶行知、魏书生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设计《盐大路》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调查中还发现,开发一个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困境,主要存在课程开发主体力量不足,课程内容难以系统化,课程方案难推行三大困难。这主要缘于校本课程开发成本较大,区域内教育水平差距大,现行高考压力下难推行;并提出采取注重培养开发主体,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多元评价方式等建议。在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素质的背景下,以新时期以来恩施文学为课程基础进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可以激活当地高中语文课程活力,提高民族自信力,这可为恩施地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量不足、碎片化阅读等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以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为新时代的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线语文教师也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现实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亟需寻求一条突破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困境的路径。项目化学习方式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项目化学习理论的分析,发现其与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一定的适切性,能够为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因此,本研究尝试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为切入口,将项目化学习理念引入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提出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以期改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除绪论和结语外,本研究共有四部分内容,主要围绕着“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现状如何”“为何要将项目化学习理论引入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如何基于项目化学习理论进行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三个研究问题展开。第一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四川省南充市D中学和重庆市J中学的师生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现状,辅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学目标低阶化,忽视高阶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偏于随意,缺乏内容整体关照;教学任务比例失衡,难以实现深度探究;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激励反馈作用不强等问题,明晰了项目化学习应用于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现实需求。第二部分通过分析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后发现将项目化学习引入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从必要性来看,项目化学习能够引导教师立足整体进行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落实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整”和“深”;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可行性来看,二者内涵本质共通,都指向有意义的学习;教学流程相似,阶段任务对应;适应主体需求,符合高中生的特点。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回答的是“如何基于项目化学习进行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提出要以核心知识统摄目标,靶向高阶思维能力;以项目主题整合内容,满足整体阅读体验;以项目驱动问题统整过程,实现整本书深度阅读;以全程评价整体考量,促进学生阅读反思等设计策略,并且结合高中必读书目《乡土中国》进行阐释,以求策略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第四部分在厘清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后,进行具体教学案例开发,呈现了具体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并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审视其价值与不足,以期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
高中《宋词鉴赏》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这是一篇关于微课,微课设计与制作,高中语文,宋词鉴赏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人们更钟情于接受简洁且有效的资讯,应运而生的是更多具有“微”字意义的事物。“微课”因为拥有精准的知识点,更加强调学习内容的小型化、细微化而深受中学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故将微课与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结合,设计开发高中语文宋词鉴赏的系列微课,可以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传统语文课堂出现的问题,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寻找突破口。本论文是基于自身制作的系列微课作品展开的理论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微课开发的理论基础、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制作、效果评价及总结反思这六个部分。首先梳理国内外专家关于微课的研究成果,探索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部分的实现可行性。然后从“微课”的起源和定义进行探究,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等学习理念作为本系列微课的理论支撑,明确开发条件,制定开发流程,确立开发原则。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立了高中语文《宋词鉴赏》系列微课的具体内容,它们包括“作者生平”、“作品主题”及“艺术手法”这三部分。每一个部分设计时严格依照教学前期分析、教学策略制定两个步骤。设计完成后进入微课制作环节,工作包括脚本的设计、微课的类型与风格的确立及微课的制作与合成这三个方面。作品完成后,研究者组织焦点小组进行微课试播观看并进行访谈,针对总结的反馈意见对已制作的微课进行精化和美化。将高中语文系列微课设计成“作者生平”、“作品主题”和“艺术手法”这三个部分,目的是利用情景化的趣味教学以及丰富的视听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以及如何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方法来有效地鉴赏宋词,从而为高中语文宋词学习提供一定的教学帮助,提升传统课堂学习宋词的效率。通过本系列课程的设汁与开发,研究者发现在微课主题及知识点的确立方面,要立足于文本并符合学生的需求:在制作层面,微课的风格要符合内容的设计;微课的功能在于弥补了传统课堂中高中生学习不到位而无法当堂补漏的缺憾,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本系列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主要为解决一线语文教师实际制作“微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困惑,并且在教学层面也为教师提供了 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减负,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本论文以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即高中语文教师合理运用减负政策中的建议,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基础上,设计规范科学、新颖高效的课外作业,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本论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细化和深化,通过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提出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三个不同类型的作业案例,展示指向减负增效的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展开实践探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从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作业改革的迫切需要三个方面介绍研究缘起,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减负”“语文课外作业”和“作业设计”三个概念。其次,进行文献综述,针对语文课外作业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再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概括基于减负背景对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意义。最后,说明本研究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第二部分:对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基本阐述。首先,从四个时期分析历年减负政策中对课外作业提出的改革措施。其次,分析当前减负背景下对课外作业提出的要求,分别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素养水平。最后,从深化语文教学发展、完善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概括基于减负背景对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阐述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问题与成因。首先,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外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目的功利化阻碍了多元化的发展;作业内容随意性制约了科学性的探究;作业形式单一化遮蔽了多样化的突破;作业评价浅层性延缓了有效性的提升。其次,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设计理念滞后,政策形势理解浅显;整体规划欠缺,作业资源开发不够;创新意识薄弱,作业形式革新不足;主体认知固化,学生主体意识较弱。第四部分:提出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首先,基于课外作业设计现状总结出四个基本原则:目的全面性原则、内容深层性原则、形式多样性原则、评价综合性原则。其次,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细化课外作业目的,重树教育生态价值观;深化课外作业内容,推进作业改革素养化;拓宽课外作业形式,实现增效提质新途径;落实课外作业评价,激发全面发展内驱力。第五部分:介绍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实施与成效。首先,结合原则和策略,展示了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的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其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课外作业的成效。从教师角度看,作业设计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逐渐提升,作业研究能力和作业开发能力不断强化;就学生而言,作业认知和自主学习的水平得到深化,课堂学习效率和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第六部分:阐述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不足与改进设想。经过教学和作业实践,笔者反思发现课外作业设计存在:作业形式不够丰富;作业管理不够灵活等方面的不足。其次提出相应的改进设想:有效革新作业形式;科学优化作业管理。本文力图提升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和实施的效果,期待以减负背景为契机,通过优化课外作业设计,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但由于笔者还是一个尚未走上正式岗位的学习者,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笔者将会以本研究作为新起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思考,不断深化对减负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
高中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研究——以《乡土中国》为例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学术著作,教学模式,《乡土中国》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课程标准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出综合性、实践性、进阶性的课程体系,是指导、改进、检验语文教学过程及结果的重要基础。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评价的开发与设计势必要以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水平质量为取向。基于此,本文借鉴已有的文献及教学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通过问卷、测验等实地调研丰富实践经验,尝试建构集课程体系建设、评价系统开发、教学模式实施于一体的学术著作整本阅读教学方案。全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交代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解释并引入马扎诺分类、新型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三类理论,作为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课程、教学、学习三重模式的设计基础。第二章以学校作为实践研究与教学预设的平台,借助问卷调查探究教师在实际开展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时的路径与效果,从“《乡土中国》”、“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三个层级考察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策略,为构建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提供改进思路。第三章首先确定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定位,为课程体系提供原则性指导;再通过澄清基本课型,编制详细的课程方案,为教学模型建立逻辑框架;最后,开发完善的评价体系,创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型。第四章以《乡土中国》作为典型学术著作,基于文本解构和教学基础,设计“阅读指导——梳理探究——交流研讨——汇报总结”主线,示范从整本书价值解析到整本书阅读动态课程设计的详细教学流程。本文通过对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开发和应用,以期为语文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及视角,为一线教学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实施路径。
高中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研究——以《乡土中国》为例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学术著作,教学模式,《乡土中国》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课程标准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出综合性、实践性、进阶性的课程体系,是指导、改进、检验语文教学过程及结果的重要基础。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评价的开发与设计势必要以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水平质量为取向。基于此,本文借鉴已有的文献及教学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通过问卷、测验等实地调研丰富实践经验,尝试建构集课程体系建设、评价系统开发、教学模式实施于一体的学术著作整本阅读教学方案。全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交代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解释并引入马扎诺分类、新型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三类理论,作为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课程、教学、学习三重模式的设计基础。第二章以学校作为实践研究与教学预设的平台,借助问卷调查探究教师在实际开展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时的路径与效果,从“《乡土中国》”、“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三个层级考察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策略,为构建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提供改进思路。第三章首先确定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定位,为课程体系提供原则性指导;再通过澄清基本课型,编制详细的课程方案,为教学模型建立逻辑框架;最后,开发完善的评价体系,创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型。第四章以《乡土中国》作为典型学术著作,基于文本解构和教学基础,设计“阅读指导——梳理探究——交流研讨——汇报总结”主线,示范从整本书价值解析到整本书阅读动态课程设计的详细教学流程。本文通过对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开发和应用,以期为语文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及视角,为一线教学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实施路径。
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语文活动类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项目学习,活动类单元,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现已投入使用,活动类单元作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全新的单元组织形式,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学习资源为支撑,是教学方法和体例的创新变革。落实这类单元的价值,响应教材的编排意图,需要教师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项目学习强调真实情境中利用多种技能解决复杂问题,重视学习过程的协作性,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关注最终产生的项目成果,在当下教育变革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对项目学习和活动类单元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项目学习与活动类单元的特征相契合,与单元实践活动的取向相符合,能丰富单元的教学路径,一定程度上改善单元的教学现状,表现出借鉴项目学习的理念来实施活动类单元教学的现实意义,如何将项目学习与活动类单元相结合展开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如何将项目学习运用于活动类单元教学作为研究重点,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项目学习开展活动类单元教学的策略并开发具体案例进行阐述。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高中语文活动类单元的编写概况。主要包括活动类单元的编写情况、编写特征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活动类单元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活动类单元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单元定位模糊、缺少有效设计、学习支持不足和教学评价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明晰了项目学习在活动类单元教学中应用的现实诉求。第三部分,探究基于项目学习开展活动类单元教学的可行性。主要从理论层面梳理了项目学习的特征、设计原则和理论基础,然后对项目学习和活动类单元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发现项目学习与活动类单元的设置意图相契合,符合单元的实践活动取向,能够丰富单元教学路径,改善单元教学现状。基于此认为结合项目学习进行活动类单元的教学是可行的。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如何利用项目学习对活动类单元进行教学。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践调查,从目标确定、选题开发、问题驱动、活动设计、成果产出、项目评价六个方面提出了基于项目学习的活动类单元的教学策略。第五部分,主要是以“家乡文化生活”单元为例进行项目学习案例开发,以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为项目选题,以“如何讲好重庆文化故事”作为驱动问题,从项目开发、活动规划、成果展示与项目评价三个阶段进行活动类单元的项目学习案例设计。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代码货栈 ,原文地址:https://bishedaima.com/lunwen/4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