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云卫星闪电观测的广西闪电时空分布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闪电,时空分布特征,风云气象卫星FY-4A,广西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闪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的自然放电现象。作为一种强对流活动的表征,闪电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关系。分析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闪电时空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研究,对于认识雷电活动规律以及提高防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广西作为雷电活动的高发区域,全区皆有闪电活动。因此,提高对闪电活动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提高广西的防雷减灾能力,减少因雷电灾害活动对人身、财产造成的伤害。本文主要对国家地基闪电数据观测网数据(Advanced Direction and Time-of-arrival Detecting,简称ADTD)和风云四号A静止气象卫星(Fengyun-4A,简称FY-4A)星载闪电成像仪数据(Lightning Mapping Imager,简称LMI)进行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地貌对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讨论风云四号LMI闪电成像仪与ADTD地基闪电观测仪在广西闪电观测上的异同,并对广西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广西的闪电活动在全区均有发生,高发区分布于广西东南部的六万大山-大容山-勾漏山-云开大山-大桂山一带、百色中部的右江河谷、崇左中部的左江河谷、防城港十万大山和钦州的海湾以及广西北部河池-柳州-桂林的山区。2018年-2020年的三年间闪电次数差异较大,2019年的闪电最多。每年闪电的活跃时段多在4-8月,与广西的汛期时间相对应。闪电在全天均有可能发生,即使在上午8时至12时之间,也有少量的闪电活动。大部分闪电主要活跃于下午至第二天凌晨。闪电活动常在午后开始活跃,在下午最盛,范围最广。而在夜间,广西西北部和北部的闪电活动更强。(2)两种闪电数据在全区的时空分布上整体呈现出统一性。在时间上,LMIE数据在夜间较ADTD数据更多。在空间上,ADTD数据密度分布较为分散,LMI数据的闪电密度分布更连续、空间分布更广。在河池-柳州-桂林的北部、百色右江河谷以及崇左左江河谷,LMI探测到的闪电活动更强烈。两种闪电密度呈现出不连续的相关性,在闪电密度较高的区域,两种闪电密度间的相关系数更高;而在闪电密度较低的地方,两种闪电密度的相关性则偏低。ADTD闪电观测仪作为传统的地基闪电仪,对地闪的观测能力较为完善;风云四号卫星搭载的LMI闪电成像仪则从天基视角对全区域的总闪进行观测,观测能力会相对全面。(3)闪电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具有年际差异性。2018年在低海拔处闪电密度偏高,2019年和2020年的闪电密度在中高海拔偏高。在不同的坡度,闪电密度也有年际差异性,2018年的闪电密度在0-2°的坡度中偏高,而2019年和2020年的闪电密度在2-10°间偏高,2020年闪电密度在10-15°也偏高。在海拔和坡度的密度对比中,ADTD数据与LMI数据间具有一致性。两种闪电数据在下垫面的密度占比中有相似性也有区别。在三年中,林地的闪电密度比始终高于林地面积占比,而耕地的密度则始终偏低。天然草地除了在2020年ADTD和LMIG中的密度占比稍微偏高外,其余年份都偏低。LMI数据在水系中的密度占比均偏高,ADTD在2018年和2019年则偏低。(4)广西的闪电活动成因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季节都各不相同。闪电活动的高发月与华南汛期时间一致,这一现象应是由于广西雨季暖湿气团活跃,在冷暖气团交汇下引起对流活动活跃而导致的。春季,回暖带来的北上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引起对流,而夏季则是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及台风活动影响。在左右江河谷,由于太阳辐射变化和气流受到地形影响抬升,容易形成密集的闪电活动。而在十万大山一带,则更容易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及海面暖湿气流受山脉阻挡抬升而形成对流活动,引发闪电。闪电多在每日的午后开始活跃,直至夜间的这段时间是一天中闪电活跃的时候。其原因是午后下垫面受太阳辐射加热、导致温度升高后引起强对流。
基于风云卫星闪电观测的广西闪电时空分布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闪电,时空分布特征,风云气象卫星FY-4A,广西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闪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的自然放电现象。作为一种强对流活动的表征,闪电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关系。分析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闪电时空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研究,对于认识雷电活动规律以及提高防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广西作为雷电活动的高发区域,全区皆有闪电活动。因此,提高对闪电活动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提高广西的防雷减灾能力,减少因雷电灾害活动对人身、财产造成的伤害。本文主要对国家地基闪电数据观测网数据(Advanced Direction and Time-of-arrival Detecting,简称ADTD)和风云四号A静止气象卫星(Fengyun-4A,简称FY-4A)星载闪电成像仪数据(Lightning Mapping Imager,简称LMI)进行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地貌对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讨论风云四号LMI闪电成像仪与ADTD地基闪电观测仪在广西闪电观测上的异同,并对广西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广西的闪电活动在全区均有发生,高发区分布于广西东南部的六万大山-大容山-勾漏山-云开大山-大桂山一带、百色中部的右江河谷、崇左中部的左江河谷、防城港十万大山和钦州的海湾以及广西北部河池-柳州-桂林的山区。2018年-2020年的三年间闪电次数差异较大,2019年的闪电最多。每年闪电的活跃时段多在4-8月,与广西的汛期时间相对应。闪电在全天均有可能发生,即使在上午8时至12时之间,也有少量的闪电活动。大部分闪电主要活跃于下午至第二天凌晨。闪电活动常在午后开始活跃,在下午最盛,范围最广。而在夜间,广西西北部和北部的闪电活动更强。(2)两种闪电数据在全区的时空分布上整体呈现出统一性。在时间上,LMIE数据在夜间较ADTD数据更多。在空间上,ADTD数据密度分布较为分散,LMI数据的闪电密度分布更连续、空间分布更广。在河池-柳州-桂林的北部、百色右江河谷以及崇左左江河谷,LMI探测到的闪电活动更强烈。两种闪电密度呈现出不连续的相关性,在闪电密度较高的区域,两种闪电密度间的相关系数更高;而在闪电密度较低的地方,两种闪电密度的相关性则偏低。ADTD闪电观测仪作为传统的地基闪电仪,对地闪的观测能力较为完善;风云四号卫星搭载的LMI闪电成像仪则从天基视角对全区域的总闪进行观测,观测能力会相对全面。(3)闪电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具有年际差异性。2018年在低海拔处闪电密度偏高,2019年和2020年的闪电密度在中高海拔偏高。在不同的坡度,闪电密度也有年际差异性,2018年的闪电密度在0-2°的坡度中偏高,而2019年和2020年的闪电密度在2-10°间偏高,2020年闪电密度在10-15°也偏高。在海拔和坡度的密度对比中,ADTD数据与LMI数据间具有一致性。两种闪电数据在下垫面的密度占比中有相似性也有区别。在三年中,林地的闪电密度比始终高于林地面积占比,而耕地的密度则始终偏低。天然草地除了在2020年ADTD和LMIG中的密度占比稍微偏高外,其余年份都偏低。LMI数据在水系中的密度占比均偏高,ADTD在2018年和2019年则偏低。(4)广西的闪电活动成因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季节都各不相同。闪电活动的高发月与华南汛期时间一致,这一现象应是由于广西雨季暖湿气团活跃,在冷暖气团交汇下引起对流活动活跃而导致的。春季,回暖带来的北上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引起对流,而夏季则是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及台风活动影响。在左右江河谷,由于太阳辐射变化和气流受到地形影响抬升,容易形成密集的闪电活动。而在十万大山一带,则更容易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及海面暖湿气流受山脉阻挡抬升而形成对流活动,引发闪电。闪电多在每日的午后开始活跃,直至夜间的这段时间是一天中闪电活跃的时候。其原因是午后下垫面受太阳辐射加热、导致温度升高后引起强对流。
基于风云卫星闪电观测的广西闪电时空分布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闪电,时空分布特征,风云气象卫星FY-4A,广西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闪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的自然放电现象。作为一种强对流活动的表征,闪电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关系。分析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闪电时空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研究,对于认识雷电活动规律以及提高防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广西作为雷电活动的高发区域,全区皆有闪电活动。因此,提高对闪电活动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提高广西的防雷减灾能力,减少因雷电灾害活动对人身、财产造成的伤害。本文主要对国家地基闪电数据观测网数据(Advanced Direction and Time-of-arrival Detecting,简称ADTD)和风云四号A静止气象卫星(Fengyun-4A,简称FY-4A)星载闪电成像仪数据(Lightning Mapping Imager,简称LMI)进行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地貌对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讨论风云四号LMI闪电成像仪与ADTD地基闪电观测仪在广西闪电观测上的异同,并对广西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广西的闪电活动在全区均有发生,高发区分布于广西东南部的六万大山-大容山-勾漏山-云开大山-大桂山一带、百色中部的右江河谷、崇左中部的左江河谷、防城港十万大山和钦州的海湾以及广西北部河池-柳州-桂林的山区。2018年-2020年的三年间闪电次数差异较大,2019年的闪电最多。每年闪电的活跃时段多在4-8月,与广西的汛期时间相对应。闪电在全天均有可能发生,即使在上午8时至12时之间,也有少量的闪电活动。大部分闪电主要活跃于下午至第二天凌晨。闪电活动常在午后开始活跃,在下午最盛,范围最广。而在夜间,广西西北部和北部的闪电活动更强。(2)两种闪电数据在全区的时空分布上整体呈现出统一性。在时间上,LMIE数据在夜间较ADTD数据更多。在空间上,ADTD数据密度分布较为分散,LMI数据的闪电密度分布更连续、空间分布更广。在河池-柳州-桂林的北部、百色右江河谷以及崇左左江河谷,LMI探测到的闪电活动更强烈。两种闪电密度呈现出不连续的相关性,在闪电密度较高的区域,两种闪电密度间的相关系数更高;而在闪电密度较低的地方,两种闪电密度的相关性则偏低。ADTD闪电观测仪作为传统的地基闪电仪,对地闪的观测能力较为完善;风云四号卫星搭载的LMI闪电成像仪则从天基视角对全区域的总闪进行观测,观测能力会相对全面。(3)闪电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具有年际差异性。2018年在低海拔处闪电密度偏高,2019年和2020年的闪电密度在中高海拔偏高。在不同的坡度,闪电密度也有年际差异性,2018年的闪电密度在0-2°的坡度中偏高,而2019年和2020年的闪电密度在2-10°间偏高,2020年闪电密度在10-15°也偏高。在海拔和坡度的密度对比中,ADTD数据与LMI数据间具有一致性。两种闪电数据在下垫面的密度占比中有相似性也有区别。在三年中,林地的闪电密度比始终高于林地面积占比,而耕地的密度则始终偏低。天然草地除了在2020年ADTD和LMIG中的密度占比稍微偏高外,其余年份都偏低。LMI数据在水系中的密度占比均偏高,ADTD在2018年和2019年则偏低。(4)广西的闪电活动成因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季节都各不相同。闪电活动的高发月与华南汛期时间一致,这一现象应是由于广西雨季暖湿气团活跃,在冷暖气团交汇下引起对流活动活跃而导致的。春季,回暖带来的北上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引起对流,而夏季则是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及台风活动影响。在左右江河谷,由于太阳辐射变化和气流受到地形影响抬升,容易形成密集的闪电活动。而在十万大山一带,则更容易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及海面暖湿气流受山脉阻挡抬升而形成对流活动,引发闪电。闪电多在每日的午后开始活跃,直至夜间的这段时间是一天中闪电活跃的时候。其原因是午后下垫面受太阳辐射加热、导致温度升高后引起强对流。
广西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营销模式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直播带货”,广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农业是广西的主要支柱性产业,农产品“直播带货”营销模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电商营销模式,该模式具有技术难度低,体验果好,交易成本低,成交效率高,交易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区域化、精细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主流趋势等特点。这种模式主要根据产品特点,利用主播的IP效应,针对专门的人群来策划专门的活动,初期靠打造话题出圈、制造热度、增加私域流量。直播对于农产品来说,是一个宣传和推广的机会和平台。随着这种模式不断为消费者认同,销售红利不断被卖家分享,随之而来的还有监管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品牌塑造疲软等问题。本文先从政策背景进行分析,研究目前电商利好政策已经“直播带货”营销模式的发展条件。并通过对广西南宁、灵川、宁明、靖西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总结了广西农产品“直播带货”营销模式的几种类型:“达人带货”、“店铺带货”、“基地走播”等几种模式,分析“直播带货”营销模式对广西农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几点:促进居民消费转型、销售额有保障、地方企业参与度高、“政府引导+农户主导”模式日渐成熟、“农产品+互联网”深度融合。同时也发现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产品质量营销消费者选择、产品增值点难体现、农产品运营存在短板、售后维权难、“一高三缺”问题凸显。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培养“匠人型”主播人才、建立农产品上行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市场行为、整体布局提升广西农产品品牌内涵、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进行运营等。
种业物流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
这是一篇关于种子,种业,广西,物流管理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物流作为种子流通的必要手段,连接种子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关乎农民的根本利益和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广西是农业大省(区),2021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015.51亿元,同比增长8.2%左右,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6.2%。种子产业市场总值将近60亿元,占全区农业生产总值的2%左右。在现代种业发展战略下,提高种业物流的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包装加工的能力,建设现代化的种业物流,对降低物流成本、监督流通过程、提高运输效率、满足广大农户对低价格高质量种子的需求以及推动种子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出广西种业物流的发展情况。第一,广西种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包括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物流园区及电商物流模式。第二,物流运费受外部因素影响大,价格波动明显。线下运输每吨种子的运输费用在160元至220元之间,线上运费每公斤大概10元左右,种子仓储费用每千克每年在5元至14元之间。第三,种业物流市场需求量大。2021年广西粮食播种面积为2822.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386.5万吨,主要粮食作物储备量常年保持在100万公斤以上。对外出口种子数量达到1065.7吨,种业对物流的需求量非常可观。第四,广西物流业发展形势良好,为种业物流提供有力支持。2021年广西交通运输货运量达到21.62亿吨,物流业务能力水平上升。第五,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在种业领域逐渐应用,种业智慧云、种业大数据信息平台等实现种子产供销一体化。自动化传输包装技术统一种子包装标准,条码技术储存种子产品信息,GPS、GIS系统分析物流设备和运输线路情况,生成可查物流数据,监控物流过程。结合现状,通过对广西种业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得出广种业物流发展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种业发展质量高、交通便利、政府支持、种业及物流业发展趋于信息化现代化的优势与机遇,也面临着第三方物流水平低、种业物流管理意识薄弱、基础建设不足、种子销售受到审定区域限制、交易主体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高、物流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劣势和威胁。利用SWOT-AHP分析法,对影响广西种业物流发展的各因素进行打分,为广西种业物流发展对策提供依据,提出促进广西种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提高种业物流作业现代化程度;建设种业物流信息化平台,做到物流过程可追溯;完善相关物流法律法规,增强物流管理意识及作业能力;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力度。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源码港湾 ,原文地址:https://bishedaima.com/lunwen/5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