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7篇关于光合作用的计算机专业论文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光合作用的7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光合作用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大豆营养生长期生物产量及光合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大豆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光合作用的7篇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如果你的论文涉及到光合作用等主题,本文能够帮助到你

大豆营养生长期生物产量及光合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大豆,营养生长,生物产量,光合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及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提高大豆单产水平成为大豆育种更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由于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的重要基础,因此从光合作用、碳代谢角度出发进行大豆生物产量的研究对促进大豆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96份国内外大豆品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生物产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蔗糖含量、叶片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覆盖全基因组的5239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对大豆生物产量等光合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根据阈值筛选显著SNP位点,预测调控生物产量的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以大豆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大豆营养生长期生物产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蔗糖含量、叶片淀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并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根据所测定的生物产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分析发现各性状遗传变异较丰富,生物产量的变异幅度为0.99g-9.11g、净光合速率的变异幅度为0.27-0.73、叶绿素含量的变异幅度为39.48-58.57、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幅度为15.43mg/g-59.02mg/g、蔗糖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57mg/g-27.09mg/g、淀粉含量的变异幅度为24.86mg/g-195.06mg/g,并且6个性状的峰度值、偏度值绝对值均小于1,出现连续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3.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与生物产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13个,遗传贡献率为21%-19%;与净光合速率相关的显著SNP位点5个,遗传贡献率为23%-16%;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37个,遗传贡献率为25%-13%;与可溶性糖含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6个,遗传贡献率为17%-12%;与蔗糖含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5个,遗传贡献率为13%-11%;与淀粉含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7个,遗传贡献率为26%-24%。4.根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得到的显著SNP位点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通过基因功能注释、GO、KEGG富集分析以及基因相对表达量验证,筛选到6个与生物产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7G226700、Glyma.17G226900、Glyma.17G227800、Glyma.17G227900、Glyma.17G225700、Glyma.17G225800;3个与净光合速率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09G250500、Glyma.09G250800、Glyma.09G262000;4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分别为Glyma.02G185300、Glyma.03G085000、Glyma.10G259900、Glyma.16G037100;3个与可溶性糖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7G134300、Glyma.17G138500、Glyma.17G140600;3个与蔗糖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5G023800、Glyma.15G024000、Glyma.15G024600;3个与淀粉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01G225800、Glyma.01G226900、Glyma.01G227400。5.通过对筛选得到的22个候选基因进行分子功能分析及代谢途径分析,发现生物产量相关基因Glyma.17G227800、Glyma.17G227900与其他四个性状候选基因共同参与淀粉/蔗糖代谢,分别为可溶性糖含量相关基因Glyma.17G138500;蔗糖含量相关基因Glyma.15G024600;淀粉含量相关基因Glyma.01G226900;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Glyma.02G185300。

基于微型CMOS相机的叶绿素荧光成像仪的研究与开发

这是一篇关于叶绿素荧光,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光合作用,微型相机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叶绿素荧光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紧密耦合,叶绿素荧光成像作为一种高效的植物光合作用和生理状态信息获取手段,常被应用于植物生理学研究、智慧农业信息感知等众多领域。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因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等问题给应用带来了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微型CMOS相机和智能手机的低成本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与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叶绿素荧光成像仪的光路研究。激发光灯组采用LED面光源和碗状结构,使用PWM的控制方案,通过对光场的仿真分析研究了光场的分布特性,校准后理论上光照强度可达6250?mol/m2/s,光场均匀度偏差约为2%;最后通过对CMOS相机荧光成像强度的计算分析,论证了该激发光及感光成像的可行性。(2)叶绿素荧光成像仪的系统设计与开发。从荧光仪的机械结构、硬件电路及系统软件完成该荧光仪整体设计与开发。通过箱体搭配升降台的设计,实现最大容积30cm×30cm×25cm;利用智能手机作为上位机完成激发光控制,并将数据回传至手机或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及显示。荧光仪可实现500万像素、光谱范围400-1000nm、90fps的图像采集,具备连续光激发和调制脉冲激发功能。(3)叶绿素荧光成像仪的基础实验测试。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实测激发光强度达5956?mol/m2/s,均匀度偏差约为2.3%,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和仿真一致。本仪器能够获取连续光激发下的叶绿素荧光图像采集及调制脉冲光协议下的叶绿素荧光采集,所获取的叶绿素荧光图像能够反映叶片的二维异质性,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叶片的光合特征,典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图像Fv/Fm,Rfd等符合预期。(4)基于叶绿素荧光成像仪的叶角及叶龄对于叶绿素荧光成像影响研究。针对大尺度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脱离微观叶绿素成像机理的问题,以绿萝、樟树和大叶黄杨这三种分别代表藤本、乔木和灌木的植物共计60片叶子为样本,探究叶绿素荧光成像与成像角度及叶片叶龄之间存在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成像角度对叶绿素荧光成像存在显著影响,成像角度的增大会导致荧光参数值的减小,对不同种类植物的影响也不同。叶龄也会影响叶绿素荧光成像,成长期叶片的成像参数指标高于成熟期叶片,该成果对于叶绿素荧光遥感成像的机理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叶绿素荧光图像的快速定性分析,有利于叶绿素荧光成像仪的低成本实现;对叶绿素荧光成像和植物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良好的价值,为准确发挥叶绿素荧光在智慧农业评估与决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海南风吹楠回归种植条件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海南风吹楠,回归种植,遮阴,生长,光合作用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海南风吹楠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保护利用海南风吹楠自然资源,本研究以海南风吹楠为研究对象,采用3年生海南风吹楠不同遮阴处理(通过遮阴网处理:100.00%、44.41%、16.19%、7.30%透光率)、不同光照强度(20%以下、30%-50%、60%-80%、80%以上)和苗龄(当年生和3年生)以及不同海拔(300m、600m、900m)回归种植试验,观测海南风吹楠的生长指标、叶片指标、光合色素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探究海南风吹楠的适宜光照强度,以及回归种植的适宜条件,以揭示3年生海南风吹楠最适生长光照强度和回归种植环境,对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实现对海南风吹楠的有效保护与拯救,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工作”的模式。研究结果如下:(1)遮荫处理有助于提高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叶面积、叶长、叶片含水率、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含量,而不利于比叶重的增加;高度遮阴(三层遮阴网,7.30%透光率)有助于提高海南风吹楠的SPAD值(相对叶绿素含量),处理组2(二层遮阴网、16.19%透光率)能显著提高各部位Chl-SPAD值;处理组1(一层遮阴网、44.41%透光率)能显著提高3年生海南风吹楠株高、地径、叶片数、纤弱指数和体积指数的增加;处理组1(一层遮阴网,44.41%光照强度)可以提高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Pn(净光合速率)、Tr(蒸腾速率)-PAR的曲线值,对gsw(气孔导度)、Ls(气孔限度值)-PAR曲线影响不明显,遮荫能够显著降低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LCP(光补偿点)和Rd(暗呼吸速率),提高AQY(表观量子效率)和Pnmax(最大净光合速率),对LSP(光饱和点)和R2(拟合决定系数)无影响;光合色素对光合指标中的AQY、LCP、Rd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光合指标和光合色数指标各内部指标也相互影响,同时光合色素和光合指标(除Pnmax、LSP)均显著影响叶片的形态和性状指标。(2)不同光照强度回归种植对当年生海南风吹楠无显著影响,低光照强度(20%以下)回归种植不利于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生长,显著降低叶长,极显著减小叶宽,对当年生和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叶片数均无显著影响;较低(20%以下)光照强度回归种植能显著提高1年生和3年生海南风吹楠叶片的SPAD值,但对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叶片不同位置的SPAD值无显著影响;影响当年生海南风吹楠苗木生长的主要是AP(有效磷)、TK(全钾)、Wg(含水量),影响3年生海南风吹楠生长的主要是p H值和AP,并且,生长指标,叶片形态,光合色数指标内部相关性较大。(3)600 m处理组能够显著增加海南风吹楠的株高和纤弱指数;600 m处理组能够显著增加海南风吹楠叶长、叶宽、叶片含水量和比叶面积,显著降低比叶重;600 m处理组能够显著增加海南风吹楠叶绿素b含量,降低叶绿素a/b,300 m处理组能显著增加海南风吹楠叶片叶基和均值的SPAD值;土壤因子与海南风吹楠纤弱指数的相关性较高,对海南风吹楠株高的相关性较弱。(4)通过环境因子对海南风吹楠的株高、地径、叶片数进行逐步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有效磷、温度会对株高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光照强度、速效钾会对地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全钾量会对叶片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综上可知,苗木培育遮荫有助于提高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速率,30%以上光照强度回归种植对3年生海南风吹楠影响较大,600 m海拔海南风吹楠回归种植的生长、叶片和光合色素等指标表现出最佳值。通过逐步回归的综合评价可知,光照强度、海拔、温度、速效钾、有效磷、全钾会对海南风吹楠的回归种植产生影响。

滴灌条件下缓释肥对红豆杉光合生理、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红豆杉,生理特性,光合作用,荧光参数,生长指标,品质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红豆杉是一种珍贵的多功能树种,具有集材用、观赏和药用等多种用途。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红豆杉资源严重减少。因此,如何促进红豆杉树木的快速生长,以保护和丰富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缓释肥是一种新型肥料,在土壤中缓慢释放养分,并长期为作物提供养分,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肥料,有效减少肥料对环境的危害。但缓释肥对红豆杉光合、生长、品质等方面研究少。因此,本试验于2021和2022年4-10月,将奥绿5号缓释肥施用于红豆杉中,设置6种缓释肥用量,分别为CK(0 kg/m3)、F1(1.5 kg/m3)、F2(2 kg/m3)、F3(2.5 kg/m3)、F4(3 kg/m3)、F5(3.5 kg/m3)。分析缓释肥不同用量下,红豆杉幼苗的生长、叶片的生理特性和光合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以期选出适宜红豆杉幼苗生长的最佳缓释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1.在适宜水分条件下,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红豆杉叶片的叶绿素a、b、叶绿素总量随缓释肥用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5、7、10月,F2-F4处理的叶绿素a、b、叶绿素总量对比CK处理有显著提升。在F3处理时,红豆杉的叶片叶绿素a、b、叶绿素总量达到最大值,其次为F4、F2处理。2.红豆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缓释肥用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则是相反变化趋势。F2-F4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比CK处理有明显提高,但超过F3处理时光合特性开始下降,不利于促进叶片光合作用。由于土壤的含氮量过高,致使间接抑制了净光合速率。F3处理水平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达到最高,胞间CO2浓度最低。3.在适宜水分条件下,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的光能转化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 P、电子传递速率ETR也随着上升,超过一定施用量时,开始缓慢下降。7月的F2-F5处理叶片Fv/Fm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CK处理,而5、10月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F3处理的光能转化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 P、电子传递速率ETR与CK处理相比有显著上升且均达到最大。5、7、9月中F3处理的叶片NPQ与CK处理相比有显著下降并降到最低。适量的缓释肥施用缓解了红豆杉养分不足,促进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和缓解光抑制。4.在适宜水分条件下,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相反趋势。F2-F4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F3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F3处理的叶片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均下降到最低。F3处理时缓释肥用量,有利于红豆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同时降低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5.在适宜水分条件下,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的株高、地茎、冠幅、LAI增加量也随之增长,超过一定量时,不利于增长。两年中,F2-F4处理的株高、冠幅、LAI增加量对比CK处理有显著增加。各处理地茎增加量在2021年无显著差异,2022年F3处理的地茎增加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F2-F4处理的叶片黄酮和多糖含量对比CK处理有显著增加。其中8月各处理叶片黄酮和多糖含量低于11月份。两年中,红豆杉幼苗的株高、地茎、冠幅、LAI的增加量和黄酮、多糖含量均在F3处理水平下达到最高。

大豆营养生长期生物产量及光合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大豆,营养生长,生物产量,光合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及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提高大豆单产水平成为大豆育种更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由于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的重要基础,因此从光合作用、碳代谢角度出发进行大豆生物产量的研究对促进大豆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96份国内外大豆品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生物产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蔗糖含量、叶片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覆盖全基因组的5239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对大豆生物产量等光合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根据阈值筛选显著SNP位点,预测调控生物产量的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以大豆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大豆营养生长期生物产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蔗糖含量、叶片淀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并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根据所测定的生物产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分析发现各性状遗传变异较丰富,生物产量的变异幅度为0.99g-9.11g、净光合速率的变异幅度为0.27-0.73、叶绿素含量的变异幅度为39.48-58.57、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幅度为15.43mg/g-59.02mg/g、蔗糖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57mg/g-27.09mg/g、淀粉含量的变异幅度为24.86mg/g-195.06mg/g,并且6个性状的峰度值、偏度值绝对值均小于1,出现连续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3.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与生物产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13个,遗传贡献率为21%-19%;与净光合速率相关的显著SNP位点5个,遗传贡献率为23%-16%;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37个,遗传贡献率为25%-13%;与可溶性糖含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6个,遗传贡献率为17%-12%;与蔗糖含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5个,遗传贡献率为13%-11%;与淀粉含量相关的显著SNP位点7个,遗传贡献率为26%-24%。4.根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得到的显著SNP位点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通过基因功能注释、GO、KEGG富集分析以及基因相对表达量验证,筛选到6个与生物产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7G226700、Glyma.17G226900、Glyma.17G227800、Glyma.17G227900、Glyma.17G225700、Glyma.17G225800;3个与净光合速率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09G250500、Glyma.09G250800、Glyma.09G262000;4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分别为Glyma.02G185300、Glyma.03G085000、Glyma.10G259900、Glyma.16G037100;3个与可溶性糖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7G134300、Glyma.17G138500、Glyma.17G140600;3个与蔗糖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5G023800、Glyma.15G024000、Glyma.15G024600;3个与淀粉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01G225800、Glyma.01G226900、Glyma.01G227400。5.通过对筛选得到的22个候选基因进行分子功能分析及代谢途径分析,发现生物产量相关基因Glyma.17G227800、Glyma.17G227900与其他四个性状候选基因共同参与淀粉/蔗糖代谢,分别为可溶性糖含量相关基因Glyma.17G138500;蔗糖含量相关基因Glyma.15G024600;淀粉含量相关基因Glyma.01G226900;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Glyma.02G185300。

海南风吹楠回归种植条件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海南风吹楠,回归种植,遮阴,生长,光合作用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海南风吹楠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保护利用海南风吹楠自然资源,本研究以海南风吹楠为研究对象,采用3年生海南风吹楠不同遮阴处理(通过遮阴网处理:100.00%、44.41%、16.19%、7.30%透光率)、不同光照强度(20%以下、30%-50%、60%-80%、80%以上)和苗龄(当年生和3年生)以及不同海拔(300m、600m、900m)回归种植试验,观测海南风吹楠的生长指标、叶片指标、光合色素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探究海南风吹楠的适宜光照强度,以及回归种植的适宜条件,以揭示3年生海南风吹楠最适生长光照强度和回归种植环境,对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实现对海南风吹楠的有效保护与拯救,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工作”的模式。研究结果如下:(1)遮荫处理有助于提高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叶面积、叶长、叶片含水率、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含量,而不利于比叶重的增加;高度遮阴(三层遮阴网,7.30%透光率)有助于提高海南风吹楠的SPAD值(相对叶绿素含量),处理组2(二层遮阴网、16.19%透光率)能显著提高各部位Chl-SPAD值;处理组1(一层遮阴网、44.41%透光率)能显著提高3年生海南风吹楠株高、地径、叶片数、纤弱指数和体积指数的增加;处理组1(一层遮阴网,44.41%光照强度)可以提高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Pn(净光合速率)、Tr(蒸腾速率)-PAR的曲线值,对gsw(气孔导度)、Ls(气孔限度值)-PAR曲线影响不明显,遮荫能够显著降低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LCP(光补偿点)和Rd(暗呼吸速率),提高AQY(表观量子效率)和Pnmax(最大净光合速率),对LSP(光饱和点)和R2(拟合决定系数)无影响;光合色素对光合指标中的AQY、LCP、Rd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光合指标和光合色数指标各内部指标也相互影响,同时光合色素和光合指标(除Pnmax、LSP)均显著影响叶片的形态和性状指标。(2)不同光照强度回归种植对当年生海南风吹楠无显著影响,低光照强度(20%以下)回归种植不利于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生长,显著降低叶长,极显著减小叶宽,对当年生和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叶片数均无显著影响;较低(20%以下)光照强度回归种植能显著提高1年生和3年生海南风吹楠叶片的SPAD值,但对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叶片不同位置的SPAD值无显著影响;影响当年生海南风吹楠苗木生长的主要是AP(有效磷)、TK(全钾)、Wg(含水量),影响3年生海南风吹楠生长的主要是p H值和AP,并且,生长指标,叶片形态,光合色数指标内部相关性较大。(3)600 m处理组能够显著增加海南风吹楠的株高和纤弱指数;600 m处理组能够显著增加海南风吹楠叶长、叶宽、叶片含水量和比叶面积,显著降低比叶重;600 m处理组能够显著增加海南风吹楠叶绿素b含量,降低叶绿素a/b,300 m处理组能显著增加海南风吹楠叶片叶基和均值的SPAD值;土壤因子与海南风吹楠纤弱指数的相关性较高,对海南风吹楠株高的相关性较弱。(4)通过环境因子对海南风吹楠的株高、地径、叶片数进行逐步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有效磷、温度会对株高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光照强度、速效钾会对地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全钾量会对叶片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综上可知,苗木培育遮荫有助于提高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速率,30%以上光照强度回归种植对3年生海南风吹楠影响较大,600 m海拔海南风吹楠回归种植的生长、叶片和光合色素等指标表现出最佳值。通过逐步回归的综合评价可知,光照强度、海拔、温度、速效钾、有效磷、全钾会对海南风吹楠的回归种植产生影响。

水肥处理对水稻再生芽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促芽肥,土壤干旱,再生芽,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水分吸收的论文, 主要内容为再生稻是我国水稻种植模式转型时期的重大创新,具有增加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农忙和减轻劳作强度等特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再生稻再生季的产量稳定性不足对于再生稻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与再生芽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再生芽的生长发育受到品种、环境、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前人对水肥处理如何调控再生稻两季产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水肥处理对再生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再生芽生长与根系水分吸收能力和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还不系统。为此,本研究选用湖北省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黄华占(HHZ)和丰两优香1号(FLYX1),采用盆栽的方式,设置了2个氮肥处理和2个水分处理。2个氮肥处理分别为施用促芽肥(Nbud)和不施用促芽肥(N0),2个水分处理分别为再生季常规灌溉(S)和再生季干旱处理(D),干旱处理为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70%。测定再生稻两季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再生芽生长发育动态、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吸收速率等关键农艺和生理指标,主要结果如下:(1)黄华占和丰两优香1号头季生育期分别为130天和123天,再生季生育期分别为59天和66天,再生季生育期分别为头季的45.4%和53.7%。施用促芽肥对两个水稻品种头季和再生季的产量均无明显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两个水稻品种再生季成熟期的有效穗数。再生季土壤干旱则显著降低了两个水稻品种再生季成熟期的活芽率和千粒重,并导致黄华占和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成熟期的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38.6%和13.7%。(2)施用促芽肥显著促进了再生季齐穗前再生芽的生长发育,土壤干旱导致再生芽的生殖生长受阻。在施用促芽肥条件下,黄华占和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齐穗前再生芽的干物质积累速度显著高于不施用促芽肥处理,活芽率下降速度显著低于不施用促芽肥处理,导致两个水稻品种再生季齐穗期的活芽率和再生力分别比不施用促芽肥处理提高了21.3%和35.6%。再生季土壤干旱对齐穗前再生芽的干物质积累、活芽率、芽长均无明显的影响,但是降低了两个水稻品种齐穗期的成穗率和成熟期的结实率与千粒重。(3)施用促芽肥显著提高了头季齐穗后15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氮素含量,还降低了光合衰减速度和头季成熟期稻桩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向籽粒的转运率,提高了头季成熟期稻桩内的NSC含量和浓度,继而促进了再生芽的生长发育。施用促芽肥同时提高了再生季稻桩NSC向再生芽的转运量,提高了再生季齐穗后的叶片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氮素含量。土壤干旱条件下提高了再生芽齐穗前的稻桩NSC转运率,这可能是植物应对干旱的一种适应机制,而土壤干旱对再生季齐穗后的叶片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氮素含量无显著影响。(4)施用促芽肥显著提高了再生季的根系伤流强度、水分吸收速率和根系水力导度(Kr),且头季成熟期根系伤流强度、头季收获后7天的根部水力导度、再生季齐穗期的水分吸收速率均与再生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再生季土壤水分处理对再生芽的水分吸收能力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实验条件下施用促芽肥提高了再生稻两季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了再生芽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再生季成熟期的有效穗数。再生季土壤干旱对齐穗前再生芽的生长发育无影响,但是影响了再生稻的灌浆进程,进而造成再生季减产。

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题。发布者:代码驿站 ,原文地址:https://bishedaima.com/lunwen/5232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